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健康地養“胃”還是要從飲食方面著手,我們要規律地飲食,少吃辛辣食物等等。以下介紹一些食療方,讓你“喝”出健康的“胃”。
養胃茶推薦
1、大麥茶
做法:大麥炒熟然后泡水,每天服用就能起到養胃的作用。
功效:大麥芽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并且有回乳的功效;對滋補虛勞、強脈益膚、充實五臟、消化谷食、止瀉、寬腸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
適用人群: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后胃滿腹脹者及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
2、陳皮茶
做法:陳皮3g煮水飲,加食鹽調味。
功效:陳皮有理氣健脾之效,常用于脾胃氣滯證。
適用人群: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惡心嘔吐、泄瀉者,用之尤為適宜。
3、紅茶
做法:用開水泡開,可加糖或牛奶
功效:紅茶是經過發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經常飲用加糖、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養胃湯推薦
1、麥芽谷芽陳腎湯
用料:麥芽15g、谷芽15g、鴨屯1個、姜片適量。
做法:將鴨腎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藥材一同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ml,隔水燉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麥芽甘、平,歸脾、胃、肝經,能消食和中,常用于食積不化;谷芽甘、平,歸脾、胃經,能消食健胃,常用于米、面、薯、芋食滯證,即“面滯”及脾虛食少,功似麥芽而力較緩,兩者為飲食不化之常用藥物;鴨腎性溫味甘,有健脾清滯的作用,廣東民間常用于輔助治療小兒、老人厭食癥。共用有健脾、行氣、消食的作用。
適用人群:飲食過度導致消化不良、上腹飽脹、食欲不振者。
2、黨參苓術燉牛腱湯
用料:黨參15g、云苓8g、白術3g、牛腱120g、姜片適量。
做法:將牛腱洗凈切片并汆水,再與洗凈的藥材一同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ml,隔水燉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黨參味甘性平,能補益中氣;白術味甘微苦,性溫,補脾益氣,燥濕利水;云苓能健脾利水,寧心安神;牛腱能補益中氣,養心寧神。共用能健脾化濕。
適用人群:可用于脾胃虛弱癥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脘腹脹悶、舌淡苔白者。
3、參芪猴頭菇燉雞
用料:猴頭菇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紹酒、清湯、淀粉各適量。
將猴頭菇洗凈去蒂,發脹后擠干水,切片待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文火慢燉。
功效:此湯水具有補氣、健脾、養胃的作用。
養胃粥推薦
1、山楂萊菔子粥
用料:山楂10g、萊菔子10g、粳米50g。
做法:將藥材及粳米一同放進煲內,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開,粥變黏稠,調味即成。
功效:山楂有消積化滯之功,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即“肉滯”)之要藥;萊菔子能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常用于食積“氣滯證”;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適用人群:大魚大肉導致消化不良、上腹飽脹、食欲不振者。
2、淮山蓮子粥
用料:淮山10g、蓮子10g,粳米適量。
做法:將洗凈的藥材及粳米一同放進煲內,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開,粥變黏稠,調味即成。
功效:淮山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功效,常用治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蓮子有補脾止瀉的功效;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共用有健脾、行氣、消食的作用。
適用人群:脾虛食滯導致腹脹納差、大便溏瀉者。
3、蘋果粥
做法:將蘋果去皮,洗凈,切塊;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納入蘋果,煮至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蘋果洗凈,榨汁,待粥熟時調入藥粥中服食,每日1劑。
功效:生津潤肺,開胃消食
4、胡蘿卜粥
用料:胡蘿卜3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胡蘿卜1~2根(按個人喜好定)洗凈切成細絲,沸水稍微煮過后,與植物油、蔥花、姜末等佐料炒后待用。用100克粳米加水煮粥,快熟時,加入炒好的胡蘿卜同煮。
功效:中醫認為,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同時也適宜于皮膚干燥、粗糙作用,此粥適用于便秘、腸胃不適、飽悶氣脹、消化不良。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佘自強,廣東省中醫院資深藥師,廣東省中醫學會藥膳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暢銷書《今日靚湯》作者,被譽為“嶺南湯王” 。多年來……詳細>>
男人是最需要補腎的,現在男人的壓力是越來越大的,很容易出現腎虛和脾胃失調的是癥狀,營養學家表示身體出現亞健康得知后不要先想著吃藥,是藥三……詳細>>
將猴頭菌洗凈去蒂,發脹后將菌內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詳細>>
野蔥炒牛肉,此菜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補脾健胃,發汗散寒的功效,適用于傷風感冒、頭痛發熱、腹部冷痛、虛損羸瘦,消化不良,營養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