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診斷標準較為復雜,通常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判斷,包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含量、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D-二聚體水平等。
1.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進行性減少是 DIC 的常見表現之一。一般血小板計數低于 100×10?/L 或呈進行性下降。
2. 凝血酶原時間(PT):PT 延長,通常超過正常對照值 3 秒以上。
3. 纖維蛋白原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通常低于 1.5g/L。
4.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FDP 水平升高,一般大于 20mg/L。
5. D-二聚體水平:D-二聚體顯著升高,對 DIC 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6. 臨床表現:存在多發性出血傾向,不易用原發病解釋;微循環衰竭或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等。
總之,DIC 的診斷需要綜合分析各項指標和臨床表現。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多種檢查結果進行準確判斷,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瀘州皮膚科比較好的中醫院
2025-01-15三亞哪個中醫院的皮膚科好
2025-01-15桂林哪個中醫看皮膚科好
2025-01-15韶關的中醫院看皮膚科哪個好
2025-01-15濟寧哪個醫院中醫皮膚科好
2025-01-15煙臺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最有名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好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比較好
2025-01-15
熱門文章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2025-02-07靜脈閉塞是怎樣的一種病癥
2025-02-07人體的十二種凝血因子分別叫什么
2025-02-07發燒寒戰一定意味著病情嚴重嗎
2025-02-07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一類怎樣的藥物
2025-02-07飯后立即運動有哪些危害?
2025-02-07銀粉是否有毒及對身體是否有害
2025-02-07體內物質進去又流出來的原因是什么
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