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質入血從而引起一個以凝血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征的病理過程,在微循環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時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過程加強導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礙和貧血等臨床表現。本征亦稱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纖維蛋白綜合征。如果發生此類癥狀,會對個人的身體造成嚴重威脅。那么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起病突然,病情嚴重,如果出現于手術或生產后,切口或撕裂組織表面會大量出血難以控制,靜脈注射或穿刺部位可能持續出血,腦、消化道、皮膚、肌肉及體腔內可能發生嚴重出血。同時,小血管內的血凝塊可能引起永久性腎臟損傷。DIC的臨床主要表現為出血、休克、栓塞、溶血四個方面:
1、出血
輕者可僅有少數皮膚出血點,重癥者可見廣泛的皮膚、黏膜瘀斑或血腫,典型的為皮膚大片瘀斑。產科意外有大量的陰道流血,在手術中發生時,傷口可滲血不止或血不凝固。在局部注射的部位則有針孔持續滲血。嚴重的病例也可有胃腸道、肺或泌尿道出血。特殊少見的暴發性紫癜多發生于感染,特別是兒童流行性腦膜炎的患者從皮膚紫癜可發展成界限清楚的紫黑色皮膚壞死及下肢壞疽,出血以兩下肢及臀部為主。
2、血栓在慢性病程中臨床表現更為明顯。
(1)皮膚血栓栓塞:最多見,指端、趾端、鼻尖、耳郭皮膚發紺,皮膚斑塊狀出血性壞死、干性壞死等。
(2)腎血栓形成:少尿、無尿、氮質血癥等急性腎功能衰蝎表現最常見。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難、發紺、咯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腸道血栓形成:胃腸道出血、惡心、嘔吐與腹痛。
(5)腦血栓形成:煩躁、嗜唾、意識障礙、昏迷、驚厥、腦神經麻痹及肢體癱瘓。
3、休克
肢端發冷、青紫、少尿和血壓下降。以血管內皮損傷引起的DIC較為多見。
4、溶血
因微血管病變,紅細胞通過時遭受機械性損傷,變形、破裂而發生溶血。臨床上可有黃疽、貧血、血紅蛋白尿。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