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肉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預防心血管疾病怎么吃
為什么吃豬、牛、羊肉等紅肉容易引發心血管疾???人們通常認為罪魁禍首是紅肉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但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肉堿的成分可能才是“主犯”。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研究人員7日在《自然—醫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紅肉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含量不足以解釋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他們跟蹤分析了近2600名正接受心臟問題評估的患者,并在小鼠身上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發現,肉堿或許才是紅肉的主要問題所在。
研究結果表明,肉堿會被人體消化道中的細菌分解成一種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質,這種代謝物將促使人體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研究還進一步發現,飲食中肉堿含量高還會促使人體消化道細菌增殖,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肉堿會被分解成對心血管不利的物質,令問題加重。
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紅肉都富含肉堿,許多能量飲料中也添加這種成分。研究人員說,肉堿并不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物質,現在或許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肉堿補充劑的安全性。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有以下幾種:
保持血管年輕通常是指保持血管彈性,柔性和較好的伸縮性。這對維持人體血液“運輸線”所行無阻,避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1、魚包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和牛黃氨酸等優質蛋白,多吃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和增進鈉鹽排泄作用。另外,含有大量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和改善纖溶功能。
2、含有大量精氨酸的補腎益精食物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張因子氧化氮的合成,減少血管損傷。此類食物有海參,泥鰍,鱔魚和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與葵花子等。
3、如果飲食中缺少葉酸和維生素B6與維生素B12,可以使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進而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使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因此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有重要作用。此類食物有紅莧菜,菠菜,龍須菜,蘆筍,豆類,酵母發酵食物和蘋果,柑橘等。
4、攝食這類食物有助減少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風。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和含吡嗪類的大蒜,青蔥,茼蒿,香菇,龍須菜等。西紅柿,紅葡萄,橘子中含少許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類抗凝物質。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低血壓患者想減肥該怎么做
2024-10-22如何正確聽取胎兒心跳
2024-10-22心跳快由哪些原因引起?
2024-10-22冠狀動脈支架術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2出現房顫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2024-10-22冠心病患者為何要警惕“倒春寒”?
2024-10-22無β脂蛋白血癥的病因有哪些
2024-10-22舒張壓升高通常由哪些因素導致?
2024-10-22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