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衰的起點 預防心衰從青壯年開始
結合近年涌現出的大量關于心衰研究的新成果,2009年3月,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對《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行更新。5月31日,《指南》修訂委員會主席瑪麗埃爾·杰瑟普博士,《指南》修訂委員會委員加里·弗朗西斯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潤霖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嚴曉偉教授對新版《指南》做出權威解讀。
杰瑟普博士說,根據心衰發生、發展的過程,將其分為A、B、C、D四個階段,A階段是指有高血壓等心衰的高危因素;B階段是指已經出現心臟的結構性改變,如心臟肥大等;C階段是指已經出現心衰的臨床表現;D階段是指嚴重的、難治性的心衰。心衰雖然難治療,但很好預防,即應該從A階段(高血壓)就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到B階段(心臟肥大),甚至演變成有癥狀的C階段(心衰)。所以,控制心衰的關鍵、有效方法是積極控制高血壓。
高潤霖院士指出,這種分級方法體現了心衰治療觀念的轉變,即從治療轉為預防,強調早期干預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等,對減少心衰發生、改善患者預后,以及降低整體醫療成本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弗朗西斯博士進一步指出早期干預的重要意義,他說,研究表明,平均收縮壓降低2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下降約10%;收縮壓降低10—12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降低5—6毫米汞柱,心衰風險降低52%。這說明,早期有效控制血壓,延緩或阻斷疾病進展,是預防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衰的關鍵。
“藥物治療是慢性心衰防治的關鍵環節,”嚴曉偉教授在介紹心衰防治策略時指出,“ARB類藥物(即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心衰各階段治療中均有重要作用,對于A階段患者,ARB類藥物可以強效降壓,控制心衰的高危因素;對于B階段患者,ARB類藥物可顯著減輕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重構,使高危患者初發心衰風險降低37%;對于C階段患者,ARB類藥物可使死亡和并發癥發生風險降低13.2%。”
預防心衰從青壯年開始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已經成為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市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為1.9%,且這一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高而不斷增大,大于65歲的人群患病率為7.4%,大于80歲的人群患病率高達10%,心衰疾病給社會和個人經濟帶來了很大負擔。在昨日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預防心衰要從青壯年開始。
男性病人多于女性
最新醫學研究也顯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是女性的1.24倍。胸科醫院心內科教授倪幼方認為,由于男性承受的社會壓力較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時生活中吸煙、飲酒過度,體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幾率。
醫生提醒中年男子,千萬不要忽略自己“心”的健康。平時就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少喝酒、減輕體重、改善飲食習慣。
而對于已確診為心衰的病人,除應堅持藥物的終身治療外,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需要作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比如,飲食要低鹽、控制水分的攝入,進食不可過飽,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并保證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煙,避免過量飲酒,以減輕心臟不必要的負擔,避免癥狀惡化。
心衰逐漸“年輕化”
臨床實踐證實,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近年來,這些老年病已經逐漸“年輕化”,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中青年人不良的生活習慣。
據一項專題調查顯示,上海市民患心衰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心衰發病率已達1.9%,兩年死亡率為37%,6年死亡率高達82%,而患病年齡卻在逐步下降。心衰病人不僅生活質量低,而且隨時面臨死亡威脅,同時還會給家人與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
患上心衰,最突出的癥狀就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而不同程度的心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后氣短;此后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坐在床上。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欲減退等癥狀。
心衰病人家庭護理要點
合理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白天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數小時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步行有助靜脈血回流到心臟,從而改善心功能不全癥狀。
合理飲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復中極為重要。原則為:低鈉、鉀平衡、低熱量、清淡易消化、維生素足量、禁煙酒等等。注意少食多餐,因為飽餐后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合理用藥要嚴格按醫生處方。心衰病人不能自作主張更改藥物或停藥,以免發生嚴重后果。
心力衰竭不可輕視
傳統概念認為,保存射血分數(EF)的心力衰竭(HF)預后相對良好,這種心衰也稱作舒張性心力衰竭,但是最近的研究對這種觀念提出了挑戰。據發表在5月7日出版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一則報道稱,雖然這類病人的生存率似乎優于EF降低的病人,但是他們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功能下降和再入院率沒有降低。
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醫學院的Harlan M.Krumholz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大約有一半的HF病人EF值為50%。由于已有研究證實這些病人的生存率較高,因此許多臨床醫生相信,這些病人的預后不象EF降低的病人那么差。然而,對這些病人發病率的研究仍然較少。
因此,Krumholz博士等前瞻性隨訪了因HF住院的413例病人,其中200例EF值大于等于40%。在6個月的隨訪期間,EF降低的病人死亡率更高(分別為21%和13%,p=0.02)。病人入院率的百分比在兩組中相似,經校正混雜因素后也沒有差異。
實際上,EF值保留病人較EF降低者更易于出現功能降低(分別為30%和23%),并且在隨訪期間每個病人出現的功能受限數目更高。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功能狀況更差的生存率提高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花費巨大、預后難以承受。雖然主要治療目的是為了延長生命,但是也必須要考慮到改善生存質量和降低殘疾危險性。”
在相關述評中,查爾斯頓市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的Michael R.Zile博士建議,EF>40%的心衰病人可描述為“舒張性心力衰竭”,與其相對的病人稱為“收縮性心力衰竭”。
他建議,基于以往的研究,如果病人出現HF的癥狀體征且EF正常的話,他們至少存在一種壓力引起的異常或舒張功能的多普勒異常,因此不用測定這些病人的舒張功能就能夠作出舒張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Zile博士指出,盡管舒張性心衰和收縮性心衰之間的潛在發病機制和經驗性的治療策略不同,但是還沒有完成設計治療舒張性心衰的隨機化臨床實驗。他說,由于除癥狀-和疾病-定向治療以外,有效的新型治療策略將依賴于對潛在的心肌細胞、細胞外基質和神經激素機理進行作用,因此應該進行這類實驗。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