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認識血脂檢查七指標 切實注意9大問題
高血脂是常見的疾病之一,那么血脂高怎么辦?以下就教你認識血脂檢查七項指標。
總膽固醇(TC):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如果超過5.72毫摩爾/升,可視為血脂增高。總膽固醇的水平主要取決于飲食、體力勞動、環境、性別和年齡。女性絕經后會明顯上升;新生兒期濃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隨年齡增長也有增高趨勢。
甘油三脂(TG):正常范圍差異較大,在0.56—1.7毫摩爾/升。如果超過1.7毫摩爾/升,為甘油三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果低于0.56毫摩爾/升,稱為低TG血癥。見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遺傳性疾病或者繼發脂質代謝異常,如消化道疾患、內分泌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腫瘤晚期、惡病質及應用肝素等藥物時。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正常范圍是大于1.00毫摩爾/升。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年齡、性別、種族、飲食、肥胖、飲酒與吸煙、運動、藥物等。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范圍是低于3.12毫摩爾/升。高脂血癥患者LDL-C的治療目標是在2.6毫摩爾/升以下。水平增高常見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Ⅱa型高脂蛋白血癥等。
脂蛋白(a)[Lp(a)]:健康成人血清中濃度小于300毫克/升。濃度增高,可見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術、急性創傷和炎癥、腎病綜合征和尿毒癥、除肝癌外的惡性腫瘤等。濃度降低,可見于肝臟疾病,因為脂蛋白在肝臟合成。
磷脂(PL):在肝臟合成最活躍,主要由膽汁和腸分泌,自糞便中排出。磷脂還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正常范圍在1.3—3.2毫摩爾/升。增高常見于膽汁淤積、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高脂血癥、脂肪肝、腎病綜合征等。另外,他對于未成熟兒(胎兒)繼發性呼吸窘迫癥出現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游離脂肪酸(FFA):正常情況下,在血中含量極微,而且易受各種生理和病理變化的影響。因此,不能憑一次檢測結果來評判,要作連續的動態觀測。正常范圍在0.4—0.9毫摩爾/升。增高見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癥、庫欣癥、肥胖、重癥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減低見于甲狀腺功能低下、胰島素瘤、腦垂體功能減低、艾迪生病。
預示血脂高的8個跡象
通常,人體內的血脂增高須通過血液檢查才能查出。其實,血脂升高時身體會有一些特殊的“信號”,認識這些“信號”可以幫助人們及時預防高血脂引起的一些疾病。血脂升高時常見的身體“信號”有:
1。頭暈、頭痛、失眠、胸悶氣短、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體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體麻木等,都是高脂血癥的前兆。
2。瞼黃疣是中老年血脂增高的信號。一些老年人眼瞼周圍出現黃色的疣,醫學上稱為黃色素斑,這是血脂濃度異常增高,引起脂質異位沉積造成的。瞼黃疣本身對健康沒有明顯的危害,但是瞼黃疣的出現提示病人血脂水平已經很高。
3。視力下降或失明 嚴重高脂血癥時,血液富含甘油三脂的脂蛋白可從毛細血管漏出,如果侵犯到黃斑,則嚴重影響視力。另外,高脂血癥是引起視網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見原因。
4。膽固醇過高時,皮膚上會鼓起小腫瘡,其表面光滑,呈黃色。多長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腳后跟等部位。
5。由于高血脂可以引起脂肪肝,從而導致肝臟腫大,會出現肝臟疾病或肝功能的變化,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食欲不振等。體檢時可以發現肝臟增大,還可以出現轉氨酶升高。
6。腿肚子抽筋,并經常感到刺痛,可能是膽固醇積存在腿部肌肉里引起的。如果出現上升趨勢,需要及時進行血脂檢查。
7。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常在肘、膝、踝、手指關節的伸面皮膚發生脂質異位沉積。跟腱是脂質沉積好發部位,嚴重的脂質浸潤可使跟腱強度明顯下降,輕度創傷即可引起撕裂。有時自發性跟腱斷裂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初發癥狀。
8。肥胖的人不僅體內脂肪組織增加,而且血液中脂質也明顯增加,尤其是甘油三脂、游離脂肪酸和膽固醇水平多高出正常。因此,肥胖是血脂升高的最常見“信號”。
血脂檢查要注意9大問題
三天內避免高脂飲食
病例一:按照醫生的囑咐,李女士周一清晨空腹來醫院化驗血脂。結果顯示,甘油三酯偏高。原來,周末兩天,李女士全家聚會,自然少不了一番大吃大喝。
錯誤之處:化驗前一日進食了大量高脂肪的食物,會影響血脂的化驗結果。
建議: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短期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響而升高。我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病人,化驗前一天吃了很多烤鴨,第二天抽出來的血都是乳糜狀的,這種“渾濁”的血液透光度差,肯定會影響化驗結果。所以,在抽血前三天內應避免日常生活以外的高脂飲食,例如聚餐等,以免造成血脂升高的假象。
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
病例二:趙女士因為血脂異常,已經吃藥治療1個月了,明天要去復查,她特別希望這次化驗是正常的,所以近幾天吃飯非常注意,有點油膩的一概不吃,只吃青菜。
錯誤之處:這種做法類似“作弊”行為,有可能拿到一張正常的化驗結果,不過是“假的”,會讓血脂這個心腦血管疾病的“罪犯”逍遙法外。
建議:抽血化驗前2周內要保持平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才能反映出真實的血脂情況,進而才可以判斷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正在服用的藥量是否合適等。
抽血前一天別喝酒
病例三:張先生約好今天要見一個客戶,在餐桌上,張先生對客人說:“我明天要去體檢,化驗血脂,您自己多吃點,我就不吃太多肉菜了,陪您喝兩杯酒吧。”
錯誤之處:不只是吃飯,飲酒也能影響血脂的濃度,例如明顯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導致化驗結果出現誤差。
建議:臨床上發現,大量飲酒者2—3天之內的血脂濃度,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常常顯著升高。所以,抽血前3天內不能有大量飲酒的情況,24小時內連少量飲酒都不可以。
空腹10—12小時
病例四:王大爺昨天家里來客人,熱鬧極了,高朋滿座,晚上快11點才吃完。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去醫院抽血化驗血脂了。
錯誤之處:患者一般只知道做血脂檢查需要空腹,但對空腹多長時間及其他注意事項了解甚少,往往造成不準確的檢驗結果。
建議:在餐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會明顯升高,一般來說,餐后2—4小時,血脂濃度達到最高峰,8小時后基本恢復至空腹水平。但由于不同個體的代謝能力不同,為了準確起見,最好是空腹10個小時以上再化驗。不過,如果空腹時間過長,也可因身體里儲存的脂肪被“動員”起來,會使甘油三酯的濃度升高,影響血脂測定結果,所以餓的時間也不要太長,以空腹10—12個小時為佳。比如說,如果想在早晨8點抽血,前一天晚上8點以后就不能再進食了,只可以少量飲水;晚上10點以后最好連水也不要喝了。
血脂檢測的化驗單中,參考的正常值范圍也是依據空腹時間12小時左右的結果制訂的。因此,只有嚴格按照要求的空腹時間,才能夠得到準確的結果,進而和標準的參考范圍進行比較。
早飯喝粥也不行
病例五:老張年紀大了,怕餓時間長了會頭暈,于是抽血前,在家喝了一碗粥。老張想的是,粥里沒有油,不會影響血脂檢查結果的。
錯誤之處:粥雖然只是碳水化合物,但也會影響脂類代謝。
建議:在人體內,脂類、糖類、蛋白質三大代謝系統會互相影響,除了油脂,許多其他營養因素的攝入也會引起血脂水平變化。例如,大量吃糖,也會引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所以,在抽血前的12小時內,除了少量飲水,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吃,保證絕對空腹。
休息5分鐘后抽血
病例六:老周早晨出門晚了,沒打上車,眼看著醫院抽血的時間就要結束了,老周一路小跑就去了醫院。爬上三樓,直奔抽血窗口,累得直喘粗氣,但及時抽上了血。
錯誤之處:劇烈運動對血脂也有一定的影響。
建議:體位會影響水分在血管內外的分布,進而影響血脂的濃度。研究表明,站立5分鐘,可使血脂濃度提高5%,15分鐘,即可提高16%。因此,化驗前一天最好不要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在抽血前應先在椅子上坐著休息5—10分鐘,如果不能坐著,至少應先保持安靜,休息5—10分鐘再抽血。
感冒好了再體檢
病例七:單位組織體檢,劉女士沒好意思扯大家的后腿,雖然自己正在感冒,也還是跟著大家一起去體檢了。
錯誤之處:血脂水平可隨一些生理及病理狀態變化,如創傷、急性感染、發熱、心肌梗死,還有婦女的月經期、妊娠期等,這時候檢查出來的血脂都不是真實的。尤其是急性感染期,血脂會明顯異常。
建議:應該在身體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化驗,例如近期無急性病、外傷、手術等情況。妊娠后期、哺乳期的女性,各項血脂化驗都會升高,所以這個階段的化驗結果僅供參考。若要得到可靠的結果,應在停止哺乳后3個月再抽血化驗。
請心臟醫生分析結果
病例八:很多病人在拿到化驗單后,第一反應就是問檢驗科的人員,化驗是否有問題。或者對照化驗單上的參考值自己進行“分析”。
錯誤之處: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只適合無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群,對心腦血管病患者、高危人群的指導意義較小。以LDL—C(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例,130毫克/分升對正常人或心血管病低危個體而言,屬于正常范圍;而對于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而言,則屬于過高,此時患者應開始藥物治療,并爭取將LDL—C降至100毫克/分升以內;如果同時合并糖尿病、肥胖等多個高危因素,應把LDL—C控制在80毫克/分升以內。
建議:每個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不同,血脂的標準值也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一定要請專業的心臟科醫生分析。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是否吸煙等,在分析結果時都要誠實告訴醫生,先進行心血管病的危險分層,然后根據分層結果來確定血脂治療的目標值。也就是說,不同危險程度的患者,應有不同的血脂正常值。
一次異常別緊張
病例九:詹先生拿到體檢報告單,看到自己的血脂結果有問題,心里可著急了。向朋友四處打聽他們在吃啥藥,然后趕緊買來吃上。
錯誤之處:在判斷是否存在高脂血癥或決定治療措施之前,至少應有兩次血脂檢查。
建議:研究表明,個體內膽固醇平均變異系數為8%,而甘油三酯可達到20%。更何況,還有上述多個因素會影響血脂的檢查結果,而所有的治療藥物都有不良反應,能不用藥就不用藥。所以,如果檢驗結果接近或剛剛超過參考值,應間隔一周,在同一家醫院的實驗室再次抽血復查,盡量減少或避免由于實驗室誤差、個體變異造成的假象。如果血脂明顯異常,應該立即進行飲食控制、運動計劃,1個月后再次復查血脂,如果仍為異常,才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更何況,不同項目的血脂異常,需要選用不同的藥物,大家千萬不要根據別人的經驗自己買藥吃。
(責任編輯:陸偉祥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