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檢查前要注意的問題 血脂檢查要注意什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壓力的增大,患高脂血癥的人數也在增加。單純血脂升高通常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高脂血癥危險性常被人們忽視,如果您有心腦血管病風險因子:大于45歲的男性 、大于55歲的女性 、吸煙 、肥胖、有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或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那么對于您來說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要求降得更低一些,也就是說心腦血管病患者不能簡單地看化驗單上血脂的正常值,來判斷自己是否存在血脂異常。了解高血脂的危害,加強對血脂的定期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高血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定期檢查血脂非常重要,但血脂檢查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三天內避免高脂飲食
病例一:按照醫生的囑咐,李女士周一清晨空腹來醫院化驗血脂。結果顯示,甘油三酯偏高。原來,周末兩天,李女士全家聚會,自然少不了一番大吃大喝。錯誤之處:化驗前一日進食了大量高脂肪的食物,會影響血脂的化驗結果。
建議: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短期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響而升高。我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病人,化驗前一天吃了很多烤鴨,第二天抽出來的血都是乳糜狀的,這種“渾濁”的血液透光度差,肯定會影響化驗結果。所以,在抽血前三天內應避免日常生活以外的高脂飲食,例如聚餐等,以免造成血脂升高的假象。
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
病例二:趙女士因為血脂異常,已經吃藥治療1個月了,明天要去復查,她特別希望這次化驗是正常的,所以近幾天吃飯非常注意,有點油膩的一概不吃,只吃青菜。 錯誤之處:這種做法類似“作弊”行為,有可能拿到一張正常的化驗結果,不過是“假的”,會讓血脂這個心腦血管疾病的“罪犯”逍遙法外。
建議:抽血化驗前2周內要保持平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才能反映出真實的血脂情況,進而才可以判斷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正在服用的藥量是否合適等。
抽血前一天別喝酒
病例三:張先生約好今天要見一個客戶,在餐桌上,張先生對客人說:“我明天要去體檢,化驗血脂,您自己多吃點,我就不吃太多肉菜了,陪您喝兩杯酒吧?!卞e誤之處:不只是吃飯,飲酒也能影響血脂的濃度,例如明顯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導致化驗結果出現誤差。
建議:臨床上發現,大量飲酒者2—3天之內的血脂濃度,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常常顯著升高。所以,抽血前3天內不能有大量飲酒的情況,24小時內連少量飲酒都不可以。
空腹10—12小時
病例四:王大爺昨天家里來客人,熱鬧極了,高朋滿座,晚上快11點才吃完。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去醫院抽血化驗血脂了。錯誤之處:患者一般只知道做血脂檢查需要空腹,但對空腹多長時間及其他注意事項了解甚少,往往造成不準確的檢驗結果。
建議:在餐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會明顯升高,一般來說,餐后2—4小時,血脂濃度達到最高峰,8小時后基本恢復至空腹水平。但由于不同個體的代謝能力不同,為了準確起見,最好是空腹10個小時以上再化驗。不過,如果空腹時間過長,也可因身體里儲存的脂肪被“動員”起來,會使甘油三酯的濃度升高,影響血脂測定結果,所以餓的時間也不要太長,以空腹10—12個小時為佳。比如說,如果想在早晨8點抽血,前一天晚上8點以后就不能再進食了,只可以少量飲水;晚上10點以后最好連水也不要喝了。
血脂檢測的化驗單中,參考的正常值范圍也是依據空腹時間12小時左右的結果制訂的。因此,只有嚴格按照要求的空腹時間,才能夠得到準確的結果,進而和標準的參考范圍進行比較。
早飯喝粥也不行
病例五:老張年紀大了,怕餓時間長了會頭暈,于是抽血前,在家喝了一碗粥。老張想的是,粥里沒有油,不會影響血脂檢查結果的。錯誤之處:粥雖然只是碳水化合物,但也會影響脂類代謝。
建議:在人體內,脂類、糖類、蛋白質三大代謝系統會互相影響,除了油脂,許多其他營養因素的攝入也會引起血脂水平變化。例如,大量吃糖,也會引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所以,在抽血前的12小時內,除了少量飲水,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吃,保證絕對空腹。
休息5分鐘后抽血
病例六:老周早晨出門晚了,沒打上車,眼看著醫院抽血的時間就要結束了,老周一路小跑就去了醫院。爬上三樓,直奔抽血窗口,累得直喘粗氣,但及時抽上了血。錯誤之處:劇烈運動對血脂也有一定的影響。
建議:體位會影響水分在血管內外的分布,進而影響血脂的濃度。研究表明,站立5分鐘,可使血脂濃度提高5%,15分鐘,即可提高16%。因此,化驗前一天最好不要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在抽血前應先在椅子上坐著休息5—10分鐘,如果不能坐著,至少應先保持安靜,休息5—10分鐘再抽血。
感冒好了再體檢
病例七:單位組織體檢,劉女士沒好意思扯大家的后腿,雖然自己正在感冒,也還是跟著大家一起去體檢了。錯誤之處:血脂水平可隨一些生理及病理狀態變化,如創傷、急性感染、發熱、心肌梗死,還有婦女的月經期、妊娠期等,這時候檢查出來的血脂都不是真實的。尤其是急性感染期,血脂會明顯異常。
建議:應該在身體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化驗,例如近期無急性病、外傷、手術等情況。妊娠后期、哺乳期的女性,各項血脂化驗都會升高,所以這個階段的化驗結果僅供參考。若要得到可靠的結果,應在停止哺乳后3個月再抽血化驗。
請心臟醫生分析結果
病例八:很多病人在拿到化驗單后,第一反應就是問檢驗科的人員,化驗是否有問題?;蛘邔φ栈瀱紊系膮⒖贾底约哼M行“分析”。錯誤之處: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只適合無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群,對心腦血管病患者、高危人群的指導意義較小。以LDL—C(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例,130毫克/分升對正常人或心血管病低危個體而言,屬于正常范圍;而對于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病的高?;颊叨裕瑒t屬于過高,此時患者應開始藥物治療,并爭取將LDL—C降至100毫克/分升以內;如果同時合并糖尿病、肥胖等多個高危因素,應把LDL—C控制在80毫克/分升以內。
建議:每個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不同,血脂的標準值也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一定要請專業的心臟科醫生分析。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是否吸煙等,在分析結果時都要誠實告訴醫生,先進行心血管病的危險分層,然后根據分層結果來確定血脂治療的目標值。也就是說,不同危險程度的患者,應有不同的血脂正常值。
一次異常別緊張
病例九:詹先生拿到體檢報告單,看到自己的血脂結果有問題,心里可著急了。向朋友四處打聽他們在吃啥藥,然后趕緊買來吃上。錯誤之處:在判斷是否存在高脂血癥或決定治療措施之前,至少應有兩次血脂檢查。
建議:研究表明,個體內膽固醇平均變異系數為8%,而甘油三酯可達到20%。更何況,還有上述多個因素會影響血脂的檢查結果,而所有的治療藥物都有不良反應,能不用藥就不用藥。所以,如果檢驗結果接近或剛剛超過參考值,應間隔一周,在同一家醫院的實驗室再次抽血復查,盡量減少或避免由于實驗室誤差、個體變異造成的假象。如果血脂明顯異常,應該立即進行飲食控制、運動計劃,1個月后再次復查血脂,如果仍為異常,才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更何況,不同項目的血脂異常,需要選用不同的藥物,大家千萬不要根據別人的經驗自己買藥吃。
警惕高血脂的危害
血脂過多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可逐漸增多、增大,最后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使血流變慢甚至中斷,引起所屬器官的缺血、壞死。如阻塞心臟的血管,可產生心絞痛與心肌梗死;阻塞腦血管,可導致中風和癡呆;阻塞四肢血管,可引起四肢疼痛和下肢跛行。定期檢查血脂 建議有高血脂家庭史、肥胖、高血壓、皮膚黃色瘤或有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疾病者,應及早并定期檢查血脂;40歲以上的人,也應每年檢查1次血脂。
如何調節血脂
1、調節飲食結構:限制攝入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豬肥肉、動物油脂、動物內臟、雞蛋黃、蟹黃等);增加維生素和纖維食物的攝入(水果、蔬菜和谷類);選用具有調節血脂的食物(大蒜、山楂、黑木耳等)。
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控制酒精攝入。加強體育鍛煉,如慢跑、快走、騎車慢行、游泳、登山、羽毛球等,運動要持之以恒,并掌握好強度。
3、選擇理想的調脂藥治療:長期服用調脂藥物不僅降低血脂,同時也明顯減少冠心病、腦中風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目前調節血脂的藥物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他汀類,是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藥物,以降低膽固醇為主,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2)苯氧芳酸類即貝特類,以降低甘油三酯為主,如非諾貝特,吉非羅齊等;(3)煙酸類、膽酸鰲合劑、魚油制劑以及中藥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兩歲七個月小孩做高壓氧是否有用
2024-10-21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心超左心室相關數據異常有問題嗎
2024-10-21什么是單臍動脈?
2024-10-21出現胸悶氣短應如何應對
2024-10-21心情煩躁心悸因震驚事件,如何應對?
2024-10-21如何判斷心肌酶譜是否正常
2024-10-21岳麓區哪家醫院治療心肌炎比較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