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蹺二郎腿需擔心糖尿病足 生活中如何預防
很多人坐在椅子上,會習慣性地蹺二郎腿,但蹺二郎腿特別容易阻礙腿部血液循環,對我們的健康是極度不利的。糖尿病患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可怕在于它的并發癥,尤其是糖尿病足,那么糖尿病足應該如何防治呢?
愛翹二郎腿當心糖尿病足
長期蹺二郎腿的糖尿病人,容易加重糖尿病病情。因為蹺二郎腿會導致血液上行不暢,減少回流心臟和大腦的血液或使速度減慢。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自身血液循環功能比較差,久蹺二郎腿甚至會導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多發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調查顯示,15%的糖尿病患者會并發糖尿病足,其中10%-14.5%的患者會因此而截肢。平時不少人習慣蹺二郎腿,不少糖友也有這樣的習慣,但是,喜歡蹺二郎腿對糖友而言會產生很大的風險,因為會截肢的風險。原因是糖尿病足發生的兩個前提是下肢動脈硬化缺血和神經病變,而長期蹺二郎腿使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加速下肢動脈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除此之外,足部有傷口的糖友也一定要小心,足部有潰瘍、老繭、雞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傷口和潰瘍面已經完全愈合,其患糖尿病足的幾率仍高達80%以上。
糖友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是由于高血糖對于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的損害,而使下肢發生潰瘍和壞疽,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日常應注意足部保健,控制好血糖,積極治療足部疾病。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糖尿病足應該如何防治:
選擇合適的鞋襪:說到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和襪,他是我們生活中在常見不過的了,而對軟皮的皮鞋,和運動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選擇方頭,要保證鞋較足略寬、透氣且有一定的抗擊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頭、硬皮及塑料鞋,還要經常檢查,并取出鞋內可能存在的異物。襪子應選擇棉質地,和羊毛質地為好,既吸汗又透氣。襪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緊帶的襪子。每日換洗,不要穿有補丁或破口的襪子,以防腳的壓力不均,影響血循環。
正確洗腳和護腳:其實對此病的護理,我們要保證足部的衛生清潔,同時建議此病病人每天洗腳。但洗腳前,一定要先用手或溫度計試水溫,因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經病變,所以對溫度的感覺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可一邊泡腳,一邊加入溫水,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洗腳后要用軟干的毛巾將腳擦干,并一定要擦干趾縫之間的水跡,必要時可用電吹風的小風吹干。
檢查和治療: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堅持足部的檢查,和定期的治療,所以,我們可自己利用足鏡等,或在他人的幫助下定期檢查足部,若有皮膚干裂、濕冷、水腫、膚色變暗、感覺缺失、趾甲變形或局部紅腫痛熱等,都可能提示已經出現了足部病變。必需盡早到醫院就診。
適度運動:促進足部末梢血液循環經常觀察足背動脈的搏動、彈性及皮膚溫度。每日早、中、晚按摩足部各1次,每次30分鐘,動作輕柔,從趾尖開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環,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復。老年患者除注意保暖外,可嘗試做足部運動。方法:平臥,抬高患肢45°,維持2分鐘,足下垂2分鐘,平放2~5分鐘,反復5~10次。足部及足趾向上、下、內、外運動10~20次,早晚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有效地促進下肢血。
控制血糖:嚴格控制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糖尿病足。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周圍神經營養障礙而變性,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復小損傷是糖尿病足潰瘍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誘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
注意飲食:注重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千萬不能忽視飲食療法的重要性。患者應做到定時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補足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禁吃含糖量高的糖類食品及高膽固醇的食物,盡量減少外出飲食或參加宴會。當然飲食控制不是餓著,重要的是控制總熱量。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