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外出吃飯有講究 飲食防治需做好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各種各樣的沒事接踵而來,很多人都喜歡去外面打牙祭,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但是,如果稍不注意這些可能會成為糖尿病患者甜蜜的負擔。飲食是糖尿病治療中比較關鍵的一環,怎么吃、吃什么都很有講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糖尿病患者應該怎么吃。
糖尿病外出吃飯有四原則
1、吃菜前涮一下
糖尿病人外出就餐首要一點就是隨身帶好降糖藥。如果條件允許,出發之前,帶點包裝方便的食品,以防上菜時間延誤而引起低血糖。同時糖尿病人點餐時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點餐最好葷素搭配,條件允許可以讓廚師適當少放油、鹽、糖;點菜時最好的烹飪方法是蒸、燉、煮、煲、清炒、涼拌。不推薦的烹飪方法是炸、煎、勾芡、過油紅燒。
很多飯店做菜用油量大,這時可向服務員要杯清水,吃菜前將菜用水涮一下,防止攝入過多的油脂。此外,對于食物種類繁多的宴會上,可以對每一道菜略嘗一二,同時做到細嚼慢咽,這樣既飽了口福,又不至于超量。
2、吃了主食再吃肉
點菜對了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吃飯的順序也同樣很有講究。糖尿病人在吃飯前應先喝一杯溫水或一碗湯,可以暖胃,潤滑一下胃腸;然后吃蔬菜,蔬菜粗纖維含量比較多,可以增加飽腹感;吃了一部分青菜后,再吃主食,提倡多選粗糧雜糧,因在胃內消化時間較長,能延緩血糖升高的時間;吃完主食再吃肉。很多糖尿病人誤認為自己不能吃肉了,其實不然,醫生不提倡吃肥肉,但是精瘦肉可以定量吃。吃過米飯之后,已經會有飽腹感,再吃肉,自然不會多吃,可以幫助控制進食肉的量。
3、注意攝入總量
糖尿病人,對于主食的選擇很重要:主食宜選干的、硬的,如米飯、饅頭,不宜選軟的、爛的,如面條、米粥。餡類以多青菜、少肉、少油的餡為佳,以煮、蒸的烹飪方法為佳,不宜選油餅和糖餅類主食。主食量因人而異,大概二到三兩。
此外,聚餐少不了喝酒,但如果用了磺脲類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是不可以喝酒的。建議飲酒要算入一天的總熱量內,也就是說,喝酒要減少主、副食的攝入,如果飲酒,啤酒最好要控制在350毫升以內,紅酒150毫升以內,低度白酒45毫升以內。當然最好的方法是以茶代酒。在外就餐,糖尿病人最好的飲品是白開水或茶水,也可選擇純牛奶,忌飲含糖飲料。
4、回家后多喝水
看著一桌子豐盛的美味佳肴,非常容易吃多喝多,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回到家后要采取補救措施,教給大家幾個應對高招:首先,大餐之后多喝水,可稀釋血液中的糖分;大餐之后加大運動量,切忌吃完飯回家就睡覺休息;監測血糖,如果血糖高得非常多,可依據情況進行補加藥物;進大餐之后,當天的下一餐要注意減少進餐量,來盡量控制住一天的總攝入量。
飲食上如何預防糖尿病?
上面我們主要是說了糖尿病患者外出吃飯的一些注意事項,其實,普通人要預防糖尿病也是要注意飲食的。下面說說預防糖尿病的飲食搭配:
1、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從這個排序能總結出一個規律:吃四條腿的(豬、牛、羊等)不如吃兩條腿的(雞、鴨等禽類),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腿的(魚類)。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研究發現,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視蛋白質的攝取很重要。
吃油方面,國人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攝入量超標。每人每天的油攝入量為50克以上,遠高于25~30克的推薦值,容易導致高血脂、脂肪肝等問題;二是油的種類沒選對。建議選用山茶籽油、橄欖油、亞麻籽油、紫蘇油等,幾種油輪換吃。國人鹽的攝入量也幾乎是推薦值的兩倍。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相當于一啤酒瓶蓋。
2、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最少要吃夠20種食物,最好吃到30種。早上可以用蘋果、橘子、香蕉等做個水果蔬菜汁,晚上再用七八種材料煮粥,一天吃夠20種食物并不難。得糖尿病后,擔心主食升血糖太快,在此建議糖友多吃全谷物,如雜糧或雜豆。為了促消化,可以熬粥吃喝,并提前幾小時將食材泡好。
3、飲食量要得當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這兩句話有點難聽,但很有道理。體重控制非常關鍵,建議大家通過腰圍監測來調控。男性腰圍別超過85厘米,女性別超80厘米。建議每人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以上,尤其是年輕人。
如果把一天所吃的食物分成10份,早、中、晚餐相對科學的比例是3:4:3或4:4:2或4:3:3。吃零食也要適當,冰淇淋、果脯類要少買。建議平時將新鮮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堅果當零食。
4、科學配比
新鮮食物最營養,衛生食物更安全。只要能吃到新鮮蔬菜,就要少吃酸菜、咸菜、泡菜、榨菜、醬菜;只要能吃到新鮮肉類,就應少吃臘肉、火腿、香腸、魚干、熏肉等。此外,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這三類食物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富含膳食纖維。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要吃到30克以上的膳食纖維,但多數人攝入不足,這易導致便秘、血糖升高、肥胖等問題;二是維生素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讓血管和皮膚更有彈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三是富含鉀,鈉離子含量低,有利于調控血壓。
最后,奶類被稱為“全營養食物”,能提供我們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素,其最大的營養貢獻是補鈣。因此,每天應至少攝入半斤奶制品,最好一斤。鮮牛奶最好,買酸奶應選原味的。大豆或豆制品也應每天吃,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因為其脂肪含量比肉類更低,且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沒有膽固醇。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