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降糖藥不增加胰腺癌風險
許多糖尿病患者對降糖藥“談癌色變”,近日,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2013年EASD會議上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常用的降糖藥并不增加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發生的風險。
糖友談“藥”色變 降糖藥真是致癌禍端?
降糖藥的致癌傳言并非空穴來風,早些年前,美媒曾報道禮來公司和諾和諾德公司的降糖藥百泌達(Byetta)和利拉魯肽(Victoza)因可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癥而面臨重新審查,這是繼美國FDA發布吡格列酮藥品安全提示的又一起“降糖藥致癌”事件,接二連三的降糖藥“致癌丑聞”讓許多糖友談藥色變。
而事實上,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癌癥高發人群,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經表明糖尿病本身能夠導致胰臟、肺、結腸或直腸癌的產生。因此,降糖藥物與糖尿病患者發生癌癥的聯系至今尚未完全解析清楚。
爭議:腸促胰島素類藥物導致胰腺癌?
有研究表明腸促胰島素類藥物可能有導致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副作用風險。目前,對此學術界有比較大的爭議。
早些時候一個在胃腸病學發表的報告對FDA不良事件的數據進行了綜述,比較了DPP-4抑制劑西格列?。↗anuvia)、GLP-1類似物exanetide(Byetaa)與一些對照組(羅格列酮,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對胰腺炎和胰腺癌發生的影響。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增加上述兩種疾病。兩種藥對于胰腺炎的OR值高6~10倍,胰腺癌的OR值高3倍左右。
一方面,與其他類藥物有所區別,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包含胰腺,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去考慮這個副作用。另一方面,這些數據來自于FDA的AERS,有一些限制性,尤其是他們都是來自病人或醫生的報告。
基于此的醫生處方習慣的調查研究詢問了104名醫生(一半為初級保健醫生,一半為內分泌專科醫生),20%的醫生減少了Byetta的處方,11%減少了Januvia的處方。
對此,醫學界一直有著比較激烈的爭論。
常用的降糖藥物與胰腺癌發生風險無關
近日,來自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Airin Simon教授及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或許可以給糖尿病患者吃下一顆定心丸。該研究表明,常用降血糖藥物對胰腺癌發生無影響。
據研究分析,二甲雙胍單藥治療對腺癌發生沒有影響。而與二甲雙胍單藥治療相比,磺脲類藥物單藥治療并不導致腺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同樣,與二甲雙胍單藥治療相比,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或者磺脲類藥物、胰島素和二甲雙胍三者聯用與腺癌發生風險增加無關。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