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會增加胰腺癌風險 誰的胰腺癌風險高?
胰腺癌的發病因素很復雜,有內源性的(家族史,基因突變)和外源性的(環境、飲食等因素)。2010年發表在頂尖雜志《Nature》上的研究指出:正常的胰腺導管上皮細胞是逐步演變成癌的。從基因突變到形成一個真正腫瘤細胞要9年,從一個腫瘤細胞發展成具有轉移能力的細胞團腫塊要8年,而從發現腫瘤到腫瘤引起的死亡少則近2年。因此,應盡可能避免引起細胞惡變的不良因素,預防胰腺癌的發生。
一、吸煙: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胰腺癌的發病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吸煙的胰腺癌患者與非吸煙者死亡的危險比在1.6-3.1:1,研究已證明煙葉中的致癌物質可引起胰管上皮的癌變。
二、不健康的飲食: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總結了飲食與胰腺癌關系。認為富含紅肉(豬、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險性,而通過攝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可預防33%~50%的胰腺癌發病率。
三、遺傳因素:胰腺癌的發病在有家族史者是無家族史者的3-13倍,據報道,家族中有1人發病,其他家庭成員患胰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2個人發病則升至12倍,3個人發病竟高達40倍。有研究者已碰到多起母女、父子、兄弟姐妹、祖孫三代的胰腺癌家族。
四、胰腺的慢性病變:反復發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或結石性胰腺炎具有癌變傾向,可以認為是一種癌前期病變。應注意原發病的治療,密切隨訪。發病還和人體本身的疾病,如有慢性胰腺病變、口腔疾病等相關。
五、糖尿病: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也幾乎是正常人群的2倍。因此,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突然發現患糖尿病時一定要認真檢查,排除胰腺癌。
六、良性胰腺腫瘤:和其他器官一樣,胰腺也有許多良性腫瘤。例如:漿液或黏液性囊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導管內黏液性乳頭狀瘤等,其中也可惡變為胰腺癌,尤其是黏液性乳頭狀瘤和導管內黏液性乳頭狀瘤。
七、口腔疾病:有研究表明,齲齒和其他口腔炎性病變也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
八、其他: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膽道疾病、膽囊手術切除、幽門螺桿菌陽性者也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危險性。
哪些人屬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由于胰腺癌多為中老年人,他們常常有吸煙史,因此必須注意戒煙,尤其重視二手煙的危害,減少去煙霧繚繞的棋牌室等場所。已經知道大量飲酒對胰腺也有損害,應注意節制飲酒,及時治療急慢性胰腺炎和膽道疾病,幽門螺桿菌陽性者也應及時治療。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少吃四條腿的(牛、羊、豬),多吃兩條腿的(雞、鴨、鵝)、沒有腿的(魚蝦)食物,適當多吃些粗糧、蔬果,尤其要多食花椰菜、十字花科即青菜類蔬菜,其含有異硫青氰酸鹽類物質,可預防化學物質誘導的DNA損傷和多種腫瘤。
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陽光下的戶外有氧活動可以促使機體產生結合蛋白。而結合蛋白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的作用。
此外,綠茶中也含有抗氧化的成分,應經常飲用。
高危人群:
1。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突發糖尿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病人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病人,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
5。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亦屬癌前病變。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長期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