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最近,美國神經科學家賈斯廷·羅德就在研究中發現,那些運動成癮的老鼠的大腦反應比運動量正常的老鼠遲鈍。該項報告發表在《神經科學》和《行為神經科學》雜志上。由此羅德指出,“運動雖然對大腦有益,但也應該適可而止。”
適量運動人會更聰明
在人的大腦側面,有一個像海馬一樣凸起的部分被稱作海馬體,它是大腦中主管學習和記憶的組織。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索爾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喜歡在滾輪上走動的老鼠,其大腦內的海馬體上會長出新的細胞,而被關閉在普通籠子里的老鼠,則沒有長出新的細胞。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人如果能經常進行有規律的、適量的運動,也能讓大腦中的海馬體長出更多的細胞,讓人的思維、感覺和反應都能更靈敏,從而讓人變得更聰明起來。
${FDPageBreak}
運動過度腦子會變笨
大強度運動可通過多種途徑對大腦機能造成損害。運動時能源物質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樞神經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運動過程中機體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積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腦的血液和氧供應減少,局部酸性產物的堆積等不僅影響腦的能量供應,而且直接遏制神經的活動,使腦機能下降。
有研究顯示:短期的大強度運動使大腦皮層活動減少,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則使廣泛的腦組織興奮性降低。
生活中人們常常覺得劇烈運動后不僅身體的反應遲鈍了,而且腦子也有短暫的“跟不上”的現象。這不僅與上述因素有關,而且是機體本身的“保護性抑制”機制作用的結果。
過量運動時,由于人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而出現機能抑制,這時人們會感覺極度疲勞,渾身無力,大腦反應減慢。如果長期進行過量運動,機體的“保護性抑制”機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腦機能受損,其表現的癥狀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長此以往將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FDPageBreak}
把握科學運動量
運動是否適量,標準主要看心率,應該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與安靜心率相比,應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檢驗運動量是否合適還可以看運動后人體的相對反應。比如可以參照運動狀態下人的汗流量和輕松度。還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還有參加運動的欲望。
相對而言,老年人在有氧運動的前提下可多進行手部的單項鍛煉,增強人體的協調能力。小孩則要多做一些機械運動,如擺放積木等等,看似簡單,其實能大大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及手眼協調能力。
關鍵要把握好運動強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適當范圍,還要有強烈的時間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狀態下每次的運動時間在30分到60分為宜,一旦過量,不僅無益,反倒可能損害身體機能。
(責任編輯:劉雯琪 )
文章關鍵詞:
傷害一:外陰創傷 如果在活動中不慎,如外陰部與自行車的坐墊、橫梁或其他硬物相撞,那么很容易發生外陰部血腫,嚴重者傷及尿道和陰道,甚至盆……詳細>>
走進健身房,隨處可見正在揮汗如雨做運動的女性。跑步、瑜伽、騎自行車,甚至一些重型的健身器械都被不少女性朋友視為保持身段的良方。然而,在……詳細>>
為了避免對兒童的身心造成傷害,報告建議7歲以下兒童不要參加比賽,13歲以前不要專攻任何一個體育項目。詳細>>
日本醫學專家指出,青少年如果過度從事體育運動,可能導致貧血。這是因為青少年時期正值機體發育旺盛期,人體需要大量對運輸和儲藏氧氣不可少的……詳細>>
要避免過度運動,應該持續追蹤自己的狀況??例如每周跑了多少里?花了多久的時間?或者可與合格的教練共同進行這些事。過度運動也可能是你對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