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一、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氣溫已經開始有些低了,鍛煉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后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椎間盤松弛,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可能會發生扭傷腰背部的現象,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出去鍛煉時應該多穿件寬松、舒適的外套,等準備活動做完或鍛煉一會兒身體發熱后,再脫下外衣,免得室內外溫差太大,身體不適應而著涼感冒。鍛煉后如果汗出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內再脫去汗濕的衣服,擦干身體,換上干燥的衣服。 秋季鍛煉時切忌“耍單兒”,不熱身就背心短褲上陣,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也容易傷風感冒,應該盡量避免。
二、及時補水,防止秋燥
從潮濕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一下子氣候干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癥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后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有條件的可以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防止肌肉出現痙攣。
如進行長跑鍛煉,還要飲用適量的糖開水,以防低血糖,出現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 運動時補水不能在運動前或運動后一下子喝很多,運動前喝多了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加重,而且一動起來胃里咣咣響也影響鍛煉。運動后猛喝會帶走大量的電解質,部分流出體外,對身體不好,運動時飲水最好能分次少量飲用,比如鍛煉20分鐘,喝150到200毫升。
三、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對于任何一種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我們常常見到一些老人參加集體性的鍛煉活動,往往是把自行車或三輪車往路邊一停就開始了,很多年輕人更是出門就開始跑,一點兒放松關節和韌帶的活動都沒有,這是比較危險的。 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多大年紀,在鍛煉之前準備活動都要做,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但一般應該做到身體微微有些發熱比較好。做完準備活動后,無論進行舒緩或較急促劇烈的活動,身體都能適應,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FDPageBreak}
四、循序漸進,切忌過猛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運動量過大或過小都對健康沒有好的影響,只有適當的運動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不運動身材容易變胖,體內各個器官的機能都會下降,直接引起身體的抵抗力和應激能力降低,導致各種疾??;運動過度則會大量消耗體力而得不到恢復,日子久了反而積勞成疾。
秋季鍛煉和其他季節鍛煉一樣,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相反,如果鍛煉后十分疲勞,休息后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么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從中醫理論講,秋天又是一個人體的精氣都處于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適時有度、循序漸進的進行。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就可以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五、運動保護,預防損傷
由于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中老年人的鍛煉要“留有余地”。現在一些中老年人為了鍛煉每天都去爬山,精神固然可嘉,但你是否考慮過自己身體能不能經受這樣的考驗呢?老人光靠自我感覺良好有時是非常危險的。老人在拉伸胳膊和腿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免得出現拉傷。另外,中老年人不太適合參加競技類的運動。中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對某些具有報警性質的癥狀感覺不大明顯,還有些中老年人“童心未泯”,比賽的時候爭強好勝,計較輸贏,弄不好就會引起心絞痛或者骨折等意外。因此,大多數中老年人宜進行比較柔和的活動項目,即使參加比賽,也不要把輸贏看得太重,量力而行,不要去“拼命”,像接不到的球不要硬接,跑不完的長路就不要再跑。
健身運動應結合每個人自己的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每一種運動都會消耗一部分能量,產生各種代謝產物,并打破身體內原有的平衡狀態,因此,恢復過程實際是運動的一部分,只有通過適當的休息、補充營養和理療等方式使機體重新恢復和建立新的平衡,整個身體才能保持健康的狀態。如果不經過充分休息就再次進行劇烈的運動,機體的負擔會進一步加重,使代謝產物堆積,機體內的平衡嚴重失控,如果不能通過必要的醫療手段予以糾正,就會向疾病方向發展。不但達不到健身的目的,而且導致健康的損害。 另外,秋冬季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會明顯提高,本身有高血壓的病人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要較夏季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的障礙。所以鍛煉前最好能在晨起時喝杯白開水,以稀釋血液。運動方式更要選擇舒緩的,免得在鍛煉中發生意外。
六、晨起鍛煉不能空腹
有的人習慣早上起床就先去鍛煉,練完再吃早飯,這樣對身體不太好。因為運動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經過一夜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前一天晚上吃的東西已經消化殆盡,身體中基本沒有可供消耗的能量了,如果還在腹中空空、饑腸轆轆時鍛煉,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對老年人來說更為嚴重。所以起床后運動前應該適當喝些糖水或吃點水果“墊一墊”,這樣讓 身體得到一些啟動的能量,會更有利于健康。運動結束后,可以休息20到30分鐘,使心肺功能恢復穩定狀態,同時胃腸系統有適當的準備,然后開始進食。
七、酒足飯飽不宜運動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很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了,晚上睡得晚,早上工作又多,不少人沒有時間早上鍛煉,所以有人就把鍛煉的時間定在了晚飯后。能夠堅持鍛煉是件好事,不過飯后立即進行運動,哪怕是散步也是不利于健康的。這是因為飯后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加,而身體其他的部位血液循環就會相對減少,如果馬上開始運動,消化的過程受阻,胃腸容易生病。所以飯后30分鐘后再進行運動為好。 另外,有冠心病、高血壓伴隨腦動脈硬化的病人,胃手術后病人,胃下垂體虛病人及肝炎病人不宜在飯后用散步作為鍛煉的方式。
八、晨跑鍛煉,不宜路邊
很多人喜歡的慢跑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最適合中青年人,慢跑能增強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增強心肌功能,所以慢跑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方法。
秋天在林陰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于人體健康。但是現在在城市中,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煉,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因為秋季氣候干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污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 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干凈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九、鍛煉同時保證睡眠
健身運動一定要在最佳的精神狀態和生理狀態的情況下,用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健身運動中,才能取得身體鍛煉的成果和精神情趣的愉悅。如果在情緒低落、萎靡不振、體力下降或身體傷病時強行運動,輕則加重器官的負擔,重則損害機體的功能,所以進行鍛煉也要在睡眠充足、精神飽滿的時候進行。 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氣候宜人,日照時間變短,利用這一好時機盡可能保證睡眠充足不僅能恢復體力,保證健康,也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在秋季要遵照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時再加上有序科學的鍛煉,身體才能越來越好。
十、調整飲食,增強體力
秋季鍛煉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為冬季抵御寒冷和各種秋冬換季時容易侵擾我們的疾病積蓄力量。同時,由于夏天天氣炎熱,體內的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
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都會食欲大振,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所以,在秋季既要多吃有營養的東西,增強體力,另一方面也要小心體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注意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不吃重油膩味的食物,免得加重腸胃負擔,還會使體溫、血糖上升,使人萎靡不振,產生疲憊感。
(責任編輯:宋莎莎 )
文章關鍵詞:
一到秋天就犯困,吃得也比以前更多,有什么辦法能讓夏天好不容易練出來好身材一直保持下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