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俏庭 副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精神醫學科
-
這種情況可能由心理創傷、性格因素、社交環境、精神壓力、神經遞質失衡等導致。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4-06-07 15:55
1.心理創傷:過去的不良經歷留下陰影,影響對他人的信任。
2.性格因素:本身敏感多疑,易產生負面想法。
3.社交環境:不良的人際交往經歷,使人缺乏安全感。
4.精神壓力:工作或生活壓力大,導致情緒不穩定。
5.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某些神經遞質異常,影響心理狀態。
出現這種情況應重視,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進行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