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田彥素 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婦科
-
母乳性黃疸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母乳喂養方式、母乳成分、新生兒肝臟功能、腸道菌群、遺傳因素等。 1.母乳喂養方式:如果母乳喂養不規律,可能導致新生兒攝入母乳不足,胎糞排出延遲,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從而引發黃疸。 2.母乳成分: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會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膽紅素代謝相關酶的活性,使膽紅素代謝減緩。 3.新生兒肝臟功能:新生兒肝臟發育尚不成熟,膽紅素代謝能力相對較弱。 4.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影響膽紅素的轉化和排泄。 5.遺傳因素:部分新生兒可能存在遺傳方面的差異,導致對膽紅素代謝的能力有所不同。 總之,母乳性黃疸通常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處理。
2024-09-26 16: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傳波 副主任醫師
臨沂靜脈曲張醫院
其他
眼科
-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來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
2024-09-26 17:5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