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保霞 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女性在月經周期中,體溫呈現規律性波動,排卵后基礎體溫上升0.3至0.5攝氏度,形成雙相體溫曲線,月經來臨前體溫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排卵前水平,正常體溫范圍為36.5至37.0攝氏度,體溫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激素水平、環境溫度、睡眠質量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3-12-16 12:05
1.激素調節:排卵后,黃體酮分泌增加,導致體溫升高,直至月經來臨前一至兩天,體溫開始輕微下降。
2.環境因素:環境溫度的變化可能影響體溫測量結果,建議在相同環境下進行多次測量以獲取準確數據。
3.睡眠狀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維持穩定的體溫,缺乏睡眠可能導致體溫異常。
4.飲食習慣:營養不良或過度饑餓會影響體溫調節機制,保持均衡飲食對維持正常體溫至關重要。
5.情緒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和壓力可能干擾內分泌平衡,間接影響體溫。
月經來臨前兩天,體溫通常處于略低于排卵后峰值但高于排卵前的基礎水平,保持在36.5至37.0攝氏度之間。監測體溫變化有助于了解自身生理周期,但應注意影響體溫的多種因素,確保測量條件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