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姚壯凱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西院區
三級
普外科
-
3 歲男童打針半個多月后打針處出現硬包,可能是藥物吸收不良、局部感染、血腫形成、組織增生、過敏反應等原因所致。 1.藥物吸收不良:部分藥物可能較難吸收,在局部堆積形成硬包。可通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吸收。比如使用溫熱的濕毛巾,每天敷 2 - 3 次,每次 15 - 20 分鐘。 2.局部感染:若打針部位消毒不嚴格,可能引發感染,導致硬包。需要保持局部清潔,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紅霉素等。但使用抗生素務必遵醫囑。 3.血腫形成:打針時損傷血管,血液滲出形成血腫,后期可能表現為硬包。早期可冷敷,72 小時后熱敷。 4.組織增生:反復在同一部位打針或藥物刺激,可能引起組織增生。這種情況一般無需特殊處理,隨著時間可能會逐漸改善。 5.過敏反應:對藥物成分過敏,也可能出現硬包。此時需觀察有無其他過敏癥狀,如皮膚瘙癢、紅腫等,必要時使用抗過敏藥物,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總之,當發現孩子打針處有硬包,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可先觀察硬包的大小、顏色、孩子的癥狀等。若硬包持續不消退或孩子有不適,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2-04 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