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曾紀羨 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門診部
-
人體的正常體溫范圍通常在36.5攝氏度至37.2攝氏度之間,這個區間被視為健康個體的基礎代謝溫度,反映了身體內部環境的穩定狀態。體溫低于36.5攝氏度可能提示體溫過低,而超過37.2攝氏度則可能是輕微發熱的跡象,需要關注潛在的感染或其他病理狀況。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9-09-19 12:41
1.體溫測量位置:不同部位測量的體溫數值略有差異,口腔溫度一般略低于腋下溫度,而直腸溫度則較為準確,通常比口腔溫度高0.3至0.5攝氏度。
2.生理波動:人體體溫存在自然的晝夜節律,早晨體溫較低,傍晚時分達到高峰,這種變化幅度通常不超過1攝氏度。
3.年齡與性別:兒童和青少年的體溫普遍高于成年人,而女性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體溫也會有所變化,排卵期前后體溫稍高。
4.運動與情緒:劇烈運動或緊張情緒會使體溫暫時升高,這是由于肌肉活動增加和代謝加速所致。
5.環境因素:長時間處于寒冷環境中可能導致體溫下降,而炎熱環境下體溫可能上升,以適應環境變化。
維持在36.5至37.2攝氏度之間的體溫是人體健康的標志,超出此范圍可能提示身體正在應對某種刺激或疾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監測體溫變化,及時就醫以排除潛在的健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