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偉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新生兒科-NICU
-
嬰幼兒中性粒細胞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嚴重情況可能影響免疫力,需引起重視。若情況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9-07-25 21:02
1.病毒感染:常見于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可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一般通過抗病毒治療,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和營養。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能伴有皮疹、關節痛。需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硫唑嘌呤,但要嚴格遵醫囑。
3.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常有貧血、出血表現。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4.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降低,如抗生素、抗癲癇藥等。需調整用藥。
5.先天性因素:部分嬰幼兒可能因先天性基因異常導致,需進一步檢查明確。
總之,嬰幼兒中性粒細胞低的原因多樣,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患者您好,當寶寶做血常規檢查發現中性粒細胞偏低時,首先需要判斷原發病。如果原發病為普通的病毒感染,或者對于小寶寶高度懷疑幼兒急疹可能性時,中性粒細胞偏低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會隨著原發病的自愈而逐漸恢復至正常。如果寶寶有淋巴結腫大、皮疹,或者血常規中除中性粒細胞偏低外,同時伴有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相關的數值明顯異常時,則需要考慮是否為血液系統或者腫瘤等其他方面的特殊疾病,這時需要在臨床上更全面、更系統的檢查、診斷,并積極的進行處理。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2019-07-17 15:1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