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優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兒童醫學中心
-
孩子出現屢教不改的不良拿錢行為,可能是需求未滿足、認知偏差、家庭環境影響、模仿他人、缺乏正確引導等原因。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9-11-16 10:23
1.需求未滿足:孩子有想買的東西家長未支持,應關注其合理需求。
2.認知偏差:孩子對拿錢行為的性質認識不清,要耐心教導。
3.家庭環境影響:家長自身行為不當,要做好榜樣。
4.模仿他人:孩子受不良同伴影響,需引導其正確交友。
5.缺乏正確引導:家長未進行相關教育,要加強這方面溝通。
家長要以耐心和關愛幫助孩子改正這一不良行為,為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根據你簡單的描述,小孩子反復出現這種情況,盡量不要采取打罵的方式,越是這樣孩子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應該盡量避免,可以給孩子講道理,讓他說出他的想法,主要是問一下他需要錢想干什么,平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自主的安排。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9-04-19 15:13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