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光啟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原因較多,常見的有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免疫反應、氣壓損傷、腺樣體肥大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咽鼓管功能障礙:小兒咽鼓管短、平、寬,容易發生功能障礙。如腺樣體肥大、慢性鼻竇炎等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導致中耳負壓,引發炎癥。 2.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時,病原體可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常見病原體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3.免疫反應:小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時可能導致中耳積液。 4.氣壓損傷:乘坐飛機、潛水時,外界氣壓變化過快,咽鼓管不能及時調節,可引起中耳負壓和積液。 5.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增生肥大可壓迫咽鼓管咽口,影響中耳引流。 總之,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一旦確診,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治療期間,家長要注意孩子耳部衛生,避免耳部進水。
2024-11-28 2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