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傷害喜愛事物的沖動及反映的問題
從小到大一直有想要殺死,傷害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的沖動,但是一直在抑制著自己 比如幼兒園時期,非常愛媽媽,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想要殺死媽媽的想法,好像有時候會掐著她的脖子(不記得了)而且特別喜歡咬她,基本每次都咬的特別用勁,現在也是,不知道這個行為跟我的問題有沒有關 還有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坐游輪出去玩,到某個國家時在泰迪熊博物館買了個大熊個小熊,非常喜歡,在船的甲板上把熊聚到海面上,想要扔起來再接住,但是當時海上的風非常大,我自己知道這樣做泰迪熊肯定會掉到大概是“有沒有想要殺死自己喜愛的事物的沖動”后來結果是重度焦慮和抑郁 家里11月的時候養了只貓 我超級喜歡它 今天把它開玩笑的關在了廁所里,沒多久開門的時候看到它在看著我,我就想要把它繼續關在里面,因為之前關它的時間沒多久,它也沒有喵喵叫的想要出來,所以我想要繼續關 想到它會可憐巴巴的在里面叫想要從冰冷的衛生間里出來的聲音,我超級心疼,但是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以前也是,現在也是,想到如果殺死了媽媽,扔掉了泰迪熊,關住直到殺死貓貓,都會很心疼,很舍不得之類的感覺,但是同時也會非常非常激動,有一種很異樣,描述不出來的激動 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以及反映了什么 困擾了我很多年了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出現想要傷害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的沖動,可能與心理、生理、成長環境、認知偏差和情緒調節等多種因素有關。 1.心理因素:可能存在潛意識的沖突或心理防御機制的異常,導致這種矛盾的沖動產生。比如,內心深處對親密關系的恐懼或過度依賴。 2.生理因素:大腦神經遞質的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的控制。 3.成長環境:童年時期的不良經歷、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可能塑造了不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 4.認知偏差:對情感和行為的認知存在偏差,錯誤地認為這種沖動是正常或可接受的。 5.情緒調節: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無法正確處理強烈的情感,從而產生極端的想法。 6.人格特質:某些人格特質,如沖動性、邊緣性人格特點,可能增加這種異常沖動的出現。 這種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心理幫助,通過心理咨詢、治療等方式,探索內心深處的根源,改善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
2024-12-08 12: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希望殺死自己喜歡的人和物,這的確不是正常的心理。大多數的心里都是希望能夠保護好自己喜歡的人和我們免受傷害。而你正好相反,這是一種人格分裂障礙,也不僅僅是抑郁癥。其實你的內心深處還是喜歡這些東西的,只是害怕失去或者怕被別人占有,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或者是另一個人格在作祟所引起的。應該也算一種精神方面的障礙,自己如果解決不了,是需要接受系統的心理疏導,還需要接受新精神方面的評價。
2024-12-08 1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