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蔡云朗 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痛經的中醫治療依據病因不同而異,常見的有寒凝血瘀、氣滯血瘀、氣血虛弱、肝腎不足和濕熱蘊結五種類型。針對不同病因,選用相應中藥,如艾附暖宮丸、逍遙丸、四物湯、八珍湯和清熱利濕方等,旨在調和氣血,緩解疼痛。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8-08-17 10:03
1.寒凝血瘀型痛經,表現為經期腹部冷痛,遇熱痛減,適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艾附暖宮丸,由艾葉、香附等組成,能溫經散寒,暖宮止痛。
2.氣滯血瘀型,痛經伴有胸悶、乳房脹痛,逍遙丸,含柴胡、當歸等,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3.氣血虛弱型,常感疲乏無力,經血量少,四物湯加減,以當歸、熟地黃為主,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4.肝腎不足型,伴隨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八珍湯為基礎方,加入枸杞子、杜仲等,滋補肝腎,調經止痛。
5.濕熱蘊結型,表現為下腹脹痛,白帶增多,清熱利濕方,如茵陳蒿湯加減,清熱利濕,行氣止痛。
治療痛經的中藥方法多樣,需辨證施治,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合理選擇,以達到最佳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