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紅燕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痛經,醫學上稱為“痛性月經”,常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病理因素引起,也可能源于內分泌失調,或是婦科炎癥,如宮頸炎、盆腔炎等,此外,精神壓力大、生活習慣不良也會加重痛經癥狀。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08-18 10:39
1.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以外的部位生長,引發周期性疼痛。
2.子宮肌瘤:子宮壁肌肉層內的良性腫瘤,可導致月經過多及痛經。
3.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肉層,造成疼痛和出血。
4.內分泌失調: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影響子宮收縮,引發痛經。
5.婦科炎癥:宮頸炎、盆腔炎等炎癥刺激神經,增加痛感。
6.精神壓力與生活習慣:長期壓力大、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加劇痛經癥狀。
面對痛經,首先應查明具體病因,針對性治療。常用藥物如布洛芬、酮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必要時可采用激素療法調節內分泌。同時,改善生活習慣,減輕精神壓力,有助于減輕痛經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