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優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兒童醫學中心
-
寶寶說話前,常有發音嘗試、理解回應、模仿行為、情感表達和肢體交流等表現。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8-08-07 17:19
1.發音嘗試:寶寶可能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嘗試不同的音節。
2.理解回應:對大人的話語有反應,比如聽到呼喚會轉頭看。
3.模仿行為:模仿大人的口型或聲音。
4.情感表達:通過哭、笑等表達需求和感受。
5.肢體交流:用手指東西或揮手等動作輔助交流。
家長要多關注寶寶這些表現,耐心引導,促進寶寶語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