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博 主治醫師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一級
眼耳鼻咽喉科
-
關心孩子卻被視為眼中釘,可能由溝通方式不當、過度干涉、期望過高、缺乏理解、孩子心理變化等因素導致。 1.溝通方式不當:家長表達關心時語氣強硬或態度粗暴,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2.過度干涉:事無巨細地插手孩子的生活,使其失去自主空間,感到壓抑。 3.期望過高:對孩子的成績、表現等期望遠超其能力范圍,造成孩子巨大壓力。 4.缺乏理解:未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不了解其真實需求和想法。 5.孩子心理變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增強,渴望獨立和被尊重。 總之,要改善這種情況,家長需調整關心方式,多傾聽孩子心聲,給予適當空間和理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2024-10-08 18: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
人人都有不愿告訴別人的私事,這便是隱私,大人有,孩子也有。童年期的孩子思想單純,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世界逐漸豐富,他們的自主意識、自尊意識不斷增強,于是他們把內心秘密隱藏起來,有了自己的隱私。自此他們便希望有獨立的、受社會和家庭尊重的人格。盡管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但這畢竟是孩子成長成熟的表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正常現象。 如果把自尊心比喻為花瓶,隱私就是瓶上的細小裂紋,所以老師和父母更應細心保護好這個花瓶。隨便偷看孩子的隱私,無異于打破這個有裂紋的花瓶,讓孩子無地自容,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獲取孩子信息的渠道應有講究,應以朋友的角色與之融洽相處,在充分尊重子女人格與隱私的基礎上,與子女平等對話,交流情感,循循善誘,讓子女主動敞開心扉,把內心的隱秘告訴你。
2024-10-08 1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