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兒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小兒慢性髓細胞白血病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策略及預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1. 發病機制:小兒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于費城染色體形成導致 BCR-ABL 融合基因產生;小兒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可能更為復雜,涉及多個基因突變。 2. 臨床表現:兩者都可能有發熱、乏力、脾大等,但程度和出現的頻率可能不同。 3. 診斷方法:均依靠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但某些特殊的分子生物學指標可能有別。 4. 治療策略:都包括靶向藥物治療,如伊馬替尼、達沙替尼等,但治療反應和藥物選擇可能存在差異。 5. 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發病年齡、治療依從性等,總體預后也有所不同。 總之,雖然這兩種疾病名稱相似,但在多個方面存在差異,準確診斷和個體化治療對于改善患兒預后至關重要。
2024-10-17 13: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羅學群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即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按后者稱呼。以低熱、乏力、多汗、消瘦,肝脾腫大,血、骨髓粒細胞數增高,甚則發熱、貧血、出血加重,幼稚粒細胞增多等為主要表現的白血病。
2024-10-17 15:4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