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才 副主任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新生兒科NICU
-
小兒腦癱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癥,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小兒腦癱在新生兒期(出生28天以內)一般沒有明顯表現,但如果父母注意觀察,有些跡象還是可早期發現的。正常新生兒出生后即有與人互動的能力,會追隨大人說話或微笑,會用哭叫喚起大人的注意。觸覺很靈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而腦癱新生兒反應性很差,動作明顯減少,就連吸吮能力都很差,經常出現嗆奶。到了嬰兒期(從出生28天到1周歲),隨著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加快,腦癱的許多癥狀會陸續表現出來。最容易發現的是運動發育落后,同時還會出現一些異常姿勢或動作,有的孩子出現智力發育落后等表現。民間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會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而腦癱嬰兒運動發育落后,不能達到相應月齡孩子具備的能力。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如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肘腕關節屈曲及手經常握拳而拇指內收。主動運動少,5個月后仍不能主動伸手抓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總用一只手去抓取等等。一旦發現小兒有異常,父母千萬不要拖延,一定抓緊治療和訓練。腦癱患兒經過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家庭康復訓練也是腦癱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07-21 11:2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