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復發后被診抑郁,反復難愈,如何判斷及根治?
本人于2006年因疾病被歧視,得了焦慮癥,(緊張,心悸、心跳快、失眠)一直服藥,用藥2年基本穩定,按醫囑減藥。2015年8月,因工作遇上問題,焦慮癥復發,醫生加重用藥。服藥3個月,癥狀消失。因原來就診醫生轉到其它醫院,本人到另一個醫生處復診。該醫生說,可以逐漸減藥,至停藥。停藥后,頭3個月一切均好,睡眠、心情等都很好。但今年在過農歷年,就是2月份的時候,出外玩了一下機動游戲后,過兩天就突然晚上有點拉肚子并且開始整晚睡不著。后到原來看病的醫院(區級精神科醫完),診斷為抑郁癥(當時表現為悶悶不樂,為睡不著覺而苦惱,繼而感到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感覺,很壓抑,對病情復發很失望)。現在用治療抑郁的藥7個月,仍未能減藥。一減就睡不好。請問,我這是抑郁還是焦慮?這種反復的情況,有機會根治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焦慮癥和抑郁癥有時癥狀相似,易混淆。您這種情況的判斷需綜合多方面,如癥狀特點、病程、治療反應等。根治存在可能性,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因、個體差異、治療依從性等。 1.癥狀特點:焦慮癥多表現為緊張、心悸、失眠等;抑郁癥則以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睡眠障礙為主。但兩者可能有重疊癥狀。 2.病程演變:您的病情反復,可能與未徹底治愈、生活應激事件等有關。 3.治療反應:不同藥物對焦慮和抑郁的效果各異,治療過程中的反應也能輔助判斷。 4.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神經生物學特點、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影響疾病的發生和恢復。 5.環境因素:工作壓力、生活環境等外界因素也會對病情產生作用。 總之,明確診斷和根治需要綜合考量,建議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2024-10-10 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