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麻痹癥遺留的腿無力問題,可從肌肉功能、神經損傷、康復訓練、日常護理、心理調適等方面著手改善。 1.肌肉功能:通過針對性的肌肉鍛煉,如肌肉拉伸、力量訓練等,增強腿部肌肉力量,但要注意適度,避免過度疲勞和損傷。 2.神經損傷: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促進神經修復。 3.康復訓練:進行物理治療,如按摩、針灸、電療等,刺激腿部神經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環。 4.日常護理:選擇合適的輔助器具,如拐杖、輪椅等,減輕腿部負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 5.心理調適:保持積極的心態,克服因腿無力帶來的心理壓力,增強康復的信心。 小兒麻痹癥引起的腿無力需要綜合多種方法進行長期的改善和管理。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并持之以恒地進行治療和訓練。
2024-10-14 12: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肌肉萎縮指骨骼肌體積的縮小,可由于肌纖維變細或消失,是許多神經肌肉疾病的重要癥狀和體征.對于肌萎縮患者,首先應注意有無廢用性因素(如骨折石膏固定后,關節病或其他疾病長期臥床影響肢體活動等原因引起),應積極診斷,認真治療.表現為局限性一側顳肌,嚼肌萎縮,張口時下頜偏向病側,可同時伴有面部感覺及角膜反射減退或消失表現為額或面頰局部的斑塊性萎縮,皮膚色素較深,掐之皮下組織緊張,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青春期起病,緩慢進行性面肌萎縮伴閉眼不緊,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縮,上肢舉手時肩胛骨呈翼樣突起,無感覺異常緩慢起病的雙側舌肌萎縮,伴有肌束顫動突然發生的舌肌萎縮,不伴有肌束顫動青少年,舌肌萎縮與吞咽困難,構音困難伴存一側胸鎖乳突肌萎縮合并斜方肌萎縮雙側胸鎖乳突肌萎縮,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縮,行動起步困難,早禿,性腺萎縮一側背闊肌萎縮,不伴有同側肱三頭肌萎縮,但有局部皮膚感覺減退一側胸大肌萎縮,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經系統癥狀一側三角肌萎縮,肩關節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縮而腋下有壓痛雙側肩胛帶肌萎縮,有急性病史,無感覺異常及局部壓痛雙側肩胛帶肌萎縮,伴兩側上肢及(或)胸壁感覺分離兩手肌肉對稱性緩慢進行的萎縮(亦可見于腓肌萎縮),一般不超過前臂中段水平兩側肢體相同部位周長相差1厘米以上,在排除皮膚和皮下脂肪影響后,可懷疑肌肉萎縮.
2024-10-14 12: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肌肉萎縮指骨骼肌體積的縮小,可由于肌纖維變細或消失,是許多神經肌肉疾病的重要癥狀和體征.對于肌萎縮患者,首先應注意有無廢用性因素(如骨折石膏固定后,關節病或其他疾病長期臥床影響肢體活動等原因引起),應積極診斷,認真治療.發現肌肉萎縮或懷疑肌肉萎縮——應首先到神經內科就診,根據檢查情況由醫生決定分診或轉診到相應科室進一步檢查治療;??如果是小兒麻痹后遺癥,中風后遺癥,外傷后遺癥--則應去康復醫院或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如果惡性腫瘤病人出現肌肉萎縮——應進一步在腫瘤科進行相應對癥治療;??若伴有多飲,多尿,多食,乏力——首診內分泌科.肌肉萎縮指骨骼肌體積的縮小,可由于肌纖維變細或消失,是許多神經肌肉疾病的重要癥狀和體征.對于肌萎縮患者,首先應注意有無廢用性因素(如骨折石膏固定后,關節病或其他疾病長期臥床影響肢體活動等原因引起),應積極診斷,認真治療.發現肌肉萎縮或懷疑肌肉萎縮——應首先到神經內科就診,根據檢查情況由醫生決定分診或轉診到相應科室進一步檢查治療;??如果是小兒麻痹后遺癥,中風后遺癥,外傷后遺癥--則應去康復醫院或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如果惡性腫瘤病人出現肌肉萎縮——應進一步在腫瘤科進行相應對癥治療;??若伴有多飲,多尿,多食,乏力——首診內分泌科.及早治療,避免貽誤病情.
2024-10-14 12: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醫生建議:肌肉萎縮指骨骼肌體積的縮小,可由于肌纖維變細或消失,是許多神經肌肉疾病的重要癥狀和體征。追問:那么吃痹祺膠囊可以嗎
2024-10-14 12:0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動物實驗證明,切斷支配肌肉的神經24~36小時后,肌纖維對乙酰膽堿的興奮性逐步增高,出現肌纖維顫動膜電位和肌纖維膜上衛星細胞等一系列的營養性改變,并逐漸發生萎縮,另外,肌肉的運動,正常生理活動的鍛煉及充足的氧氣供應與萎縮的發生密切有關.從臨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經,包括腦部的上運動神經元,脊髓前角或腦干運動神經核,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肌肉本身的疾病(遺傳,損傷,炎癥等)血液供應障礙和肌肉的活動減少(廢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縮. 一,中樞性改變 1,腦源性肌萎縮,少見.常見大腦皮質的萎縮性病變,特別是兒童時期的大腦半球頂葉病變先天性運動區發育強或大腦半球深部(丘腦)占位性病變,炎癥等,引起對側身體相應部位的肌肉萎縮. 2,原發性脊髓前角或腦干顱神經運動核及其傳導途徑的病變所致之肌肉萎縮.例如,運動神經元疾病,包括嬰兒進行性脊髓肌萎縮,少年進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遺傳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縮癥等. 3,并發于中樞神經彌漫性病變的神經元性肌萎縮,如關島運動N元疾病,海綿狀自質腦病,家族性遺傳性共濟失調,慢性進行性舞蹈病,大腦葉性萎縮等. 4,先天發育畸形所引起的繼發性中樞神經元性肌萎縮,如先天性顱神經核發育不全,綜合癥,脊髓積水,腦脊髓膨出,脊管閉合不全,脊髓發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癥等. 5,脊髓病變,如損傷,產傷,脊髓壓迫,帶狀皰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等. 二,周圍神經病變 常見:損傷,炎癥,腫瘤,變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失神經支配,產生肌肉萎縮,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不同,決定了肌萎縮引病的形式,但不決定其臨床類型,周圍神經受損的部位決定了肌萎縮臨床表現的特征,但不影響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損傷和炎癥多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經支配,遺傳性和變性起病緩慢,逐步進展,產生慢性失神經支配,肌肉萎縮的發生亦較慢,神經根損害所致者,表現為階段性肌肉萎縮,神經叢損害所致者,出現一組肌肉萎縮,神經干或末梢神經損害所致者,產生局部范圍或個別肌肉萎縮.1,原發性或遺傳有關的周圍神經疾病,如進行性腓肌萎縮癥,遺傳性肥大性間質性神經病,肌萎縮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病,家族性遺傳性腓肌萎縮型共濟失調綜合癥,家族性復發性壓迫性周圍神經麻痹,家族性復發性周圍神經病,遺傳性間質性脊炎神經病等.2,周圍神經損傷,如脊神經的撕裂傷,挫傷,壓迫臂叢的產傷,神經的縮窄性壓迫神經電擊傷,放射損傷及燒傷等.3,周圍神經的中毒性損害,包括藥物,有機物,無機物,細菌毒素等.4,周圍神經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變態反應性病變及膠元結締組織病和潔節病性周圍神經病等.5,其他,代謝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惡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周圍神經腫瘤.三,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罕見,系由運動終極的神經末梢變性引起神經肌肉傳遞不能而致肌肉萎縮,如重癥肌無力的眼肌,頸肌萎縮,癌性肌病,有機磷中毒常出現肌束顫動和肌病變,但對于它的發病原理有最常見.四,肌源性病變1,遺傳性肌肉疾病.由遺傳基因異常所引起,如各種肌營養不良癥等.2,炎癥性肌病,包括化膿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風濕性肌病,潔節性多動脈炎,復發性脂膜炎,寄生蟲性肌炎和潔節病性肌炎等3,代謝性肌萎縮,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狀腺性肌病.五,廢用性肌肉病變原因不清,有把它歸入下運動N元病變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與肌肉的長期不運動密切有關.這類病變去病因后,一般情況好轉,并積極參加運動鍛煉,常可在短期內恢復原來的肌肉體積和肌力.如,病性肌無力,老年性肌無力六,缺血性病變供應肌肉的血管固炎癥或損傷,或空氣,脂肪等栓子栓塞,可產生肌肉無菌性梗死而萎縮,如肢體的深靜脈血栓形成,長骨骨折時空氣或脂肪栓塞,心臟病的栓子脫落,潔節性多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等
2024-10-14 2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