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母乳性黃疸停母乳喂奶粉后兩天未大便咋回事?茵梔黃顆粒期間能喂母乳嗎?
前幾天我們去醫院給寶寶看黃疸,醫生說是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止給寶寶喂母乳3~5天,但是給寶寶喂配方奶粉以后開始連續兩天沒有大便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很著急啊!!!!!!!對了寶寶在母乳性黃疸期間服用《茵梔黃顆粒》是否可以喂寶寶吃少許母乳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寶寶停母乳改喂配方奶粉后兩天未大便,可能是奶粉沖調過濃、飲水量不足、胃腸蠕動慢、奶粉不適應、腸道菌群失調等原因。母乳性黃疸期間服用茵梔黃顆粒,一般不建議喂母乳。 1. 奶粉沖調過濃:奶粉濃度過高會增加寶寶胃腸負擔,導致大便干燥不易排出。應嚴格按照奶粉說明沖調。 2. 飲水量不足:喝奶粉的寶寶需要補充適量水分,否則容易引起便秘。可在兩次喂奶間適當喂水。 3. 胃腸蠕動慢:寶寶活動量少,胃腸蠕動功能弱。可幫助寶寶做腹部按摩,促進胃腸蠕動。 4. 奶粉不適應:部分寶寶對所喂的奶粉不適應,出現消化問題。可考慮更換奶粉品牌。 5. 腸道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衡會影響腸道功能。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等。 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如果持續不排便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2 16: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建議你還是做婦科的B超檢查確定具體的病因.一般在早孕時期的性交可能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及時做檢查確定. 懷孕期頭三個月與末三個月要絕對禁止房事,四個月至六個月雖不禁止,但也應節制。從懷孕期女性性欲變化規律及預防產科疾病發生的角度出發,此期房事選擇合理的性交體位尤為重要。 妊娠期間性交姿勢的選擇應以女性舒適且腹部不承受擠壓為原則,可在以下幾種姿勢中進行選擇。 1、女性跪臥后入式 采用這種姿勢要注意男性上身體重應由自己腿部支承,不可過分前傾,動作宜小,以防女方腹部受壓。此式可防止陰莖插入過深,強烈刺激子宮及移動胎位。 2、女性半仰臥側入式 男女雙方同向側臥,女前男后,俱向后斜倚,女方雙腿分開,男性雙腿置于女方雙腿間行房事。此式中,女半臥于男上,腹部無受壓危險,且因體位特點,陰莖插入陰道的深度較淺,故適宜妊娠期采用。 3、雙立位后入式 女方站立、上身前傾、雙手扶支承物,兩腿分開、臀部舉起,男性立于其后交接。此式亦無壓迫女腹之嫌,可控制陰莖插入過深之特點。 4、女臥男跪前入式 女仰臥、男跪立與之陰交接。此式要求男方上體始終保持較直,不可過于前傾,且男體重支撐點不離于自身腿部。否則會壓迫女性腹部及陰莖插入過深,引發不良后果而遺憾。 不少性學專家認為懷孕期性交可采用女上位的性交姿勢。女上位類姿勢,可方便女性控制陰莖插入陰道的方向、深度以及兩陰相互運動,并可完全掌握腹部及其它部位受刺激情況,相對安全系數高于女下位類姿勢。
2024-10-22 16: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大多數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需要住院治療。現在對扁桃體炎有中醫辨證用中藥及乳蛾合劑、利咽合劑、參龍丸,扁桃體局部可用金喉健、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等吹撒于局部,還有針灸推拿,抗生素等多種治療方法,都有良好效果。扁桃體是免疫器官,是“有用”的,因此,即使孩子經常有扁桃體炎,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要手術切除,尤其是6歲以前的兒童應特別慎重,只有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形成病灶,引起風濕熱、腎炎、關節炎、心臟病,或過度肥大影響呼吸、吞咽、語音等情況下,才可以考慮選擇適當時機摘掉扁桃體。
2024-10-22 16: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建議:有的人一遇到便秘,就習慣性使用開塞露,理由是它比食療起效快,比瀉藥對身體的傷害小。對此,全國著名肛腸醫院、北京二龍路醫院副院長譚靜苑指出,開塞露對初次使用者確有療效,但它只治標不治本;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現即便加大劑量也沒有效果,而且凡是外用刺激類藥都會損害身體。
2024-10-22 16:0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 小兒多汗可以分為生理性多汗與病理性多汗兩大類。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顯的原因,如衣服穿得過多、劇烈的運動、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多汗的現象就消失了。而且,這類小兒一般健康狀況較好,沒有發現其它疾病。 小兒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較復雜,是多種疾病共同作用出現的癥狀。所以,必須準確地診斷出小兒多汗的相關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療小兒多汗癥。 那么,父母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觀察辨別小兒多汗的性質呢? 多汗出現的時間如活動性佝僂病多數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漸減少;結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則為通宵多汗,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盜汗;空肚子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癥;蹲下突然站立起來時多汗應注意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多汗與伴隨癥狀多汗伴枕禿(即俗稱小兒脫帽圈)和方額頭、肋骨串珠等骨骼改變者,多為佝僂病;多汗伴低熱、食欲減退、消瘦等,應懷疑結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關節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癥狀,應注意風濕病。 多汗與年齡如嬰幼兒多汗,應注意活動性佝僂病;年長兒多汗應特別注意結核病、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等。 多汗的部位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低血糖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身體的一側多汗則可能有腦部病變;頭部多汗多見于佝僂病。 當然,鑒別小兒病理性多汗,除必須結合病史、體征分析以外,還應進行有關檢查,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結論,隨便給孩子用藥。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可以帶孩子上醫院檢查,向醫生詳細描述孩子的癥狀,以便及時正確診斷。 正常男孩出生后,在陰囊左右兩側,都可摸到1個像花生米大小的包塊,這就是睪丸,一共有兩個。可是有的男孩在出生后陰囊里沒有或只有1個睪丸,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胎兒時期睪丸的位置是在腹腔的后側,隨著胎兒發育,兩側睪丸慢慢下降,在胎兒出生前已降入陰囊。在下降的過程中,如果某些因素阻礙了睪丸下降,而導致男嬰出生后陰囊里沒有或只有1個睪丸,醫學上叫做隱睪。 父母對患有隱睪的嬰兒,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過于焦急,要密切觀察,定期到醫院檢查。因為絕大多數的隱睪在1歲以內睪丸仍可自然下降到陰囊內。多數患隱睪的男嬰,睪丸停滯在腹股溝的部位,只有少數患兒,睪丸停留在腹腔的后側。由于腹腔內溫度較高,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34-35℃為適宜溫度),睪丸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會喪失生殖能力。因此,若到l歲時睪丸仍未下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便于醫生選擇最佳的手術時間。 或者是其它的疾病,建議進行一下兒科的檢查,進行相應的治療,上面是相關的知識,請進行參考!
2024-10-23 03:0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