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孩淋巴結腫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應、腫瘤、反應性增生、組織細胞增生及代謝異常等因素引起。 1.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常見的如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炎癥刺激導致淋巴結腫大??墒褂冒⒛髁?、頭孢克洛、利巴韋林等藥物治療。 2.免疫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熱、川崎病等,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引起淋巴結腫大。治療常包括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等。 3.腫瘤:淋巴瘤、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癌細胞浸潤淋巴結,導致腫大。需進行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4.反應性增生: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病等,身體對某些刺激產生過度反應,出現淋巴結腫大。治療因病而異,可能用到潑尼松等藥物。 5.組織細胞增生及代謝異常: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脂質沉積病等,代謝異常累及淋巴結。治療方案需根據具體疾病制定。 小孩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發現孩子有此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0-22 12: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頸部觸摸到淋巴結很常見,它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凡遇淋巴結腫大,最好找醫生診斷,以確定原因及是否需要治療.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很多,有些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大部分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一般來講,淋巴結輕度腫大,單個或散在的幾個,質軟,無壓痛,無粘連,無伴有其他癥狀,可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其變化.如不增大或逐漸縮小,則可繼續觀察;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須找醫生診治.如果腫大的淋巴結較大,較多,尤其是成串,逐漸增大或迅速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貧血,消瘦等其他癥狀者,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淋巴結活檢),以達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的目的.
2024-10-22 12: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淋巴瘤的診斷方法: 1。詳細詢問病史2。體征(1)全身淺表淋巴結是否腫大,皮膚及附件有否侵犯,應注意咽淋巴環、乳腺、睪丸等有否侵犯。(2)其他靜脈或淋巴回流受阻,氣管受壓,上腔靜脈綜合癥等。3。細胞診斷和組織活檢檢查也是淋巴瘤的診斷方法。惡性淋巴瘤的確切診斷是病理醫生用顯微鏡對從病灶部位所采取的組織標本進行觀察而得到的。4。全身檢查也是淋巴瘤的診斷方法。惡性淋巴瘤的病理診斷一經確定,為了解病灶的擴散情況,需要做全身檢查。在診斷之前,也建議吃些具有抗腫瘤的食物或者中藥,比如單方含量16%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冬蟲夏草,三七,靈芝等等,可起到相應預防作用。
2024-10-22 12: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淋巴結本身是會引起痛感的。在人們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頸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溝處可出現如玻璃球大小的結節,局部紅腫壓痛,按之堅硬,這就是患了淋巴結炎。局部治療。1.外敷消炎散以消炎止痛。2.敷貼,結核性淋巴結炎如有穿破成瘺,可在切除竇道刮除病變組織的基礎上,用鏈霉素敷貼。3.封閉療法:膿腫尚未形成時可用青霉素、普魯卡因溶液做淋巴結周圍封閉(需先做皮試
2024-10-22 12: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腸系膜淋巴結炎為小兒腹痛的常見病因之一,臨床上易與急性闌尾炎相混淆,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多屬病毒感染好發于冬春季節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典型癥狀為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秘。流行病學:臨床報道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節多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且有逐漸增多趨勢病因:由于遠端回腸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回腸、大腸區淋巴結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后,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環到達該區淋巴結,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病毒感染者表現為腸系膜淋巴結增生、水腫、充血,但培養為陰性。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結炎,細菌侵及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癥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發病機制:小兒腸系膜淋巴結沿腸系膜動脈及其動脈弓分布,十分豐富?;啬c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故腸內細菌及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進入回盲部淋巴結而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實驗室檢查:起病后白細胞可正常或輕度增高病理表現為淋巴結增生、水腫、充血但培養常為陰性。大、小便常規均正常。其它輔助檢查:超聲檢查表現為腹腔腸系膜增厚,并可見腸系膜淋巴結多發腫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質分界清,呈低回聲,其內回聲均勻,腹腔可見少量液性暗區。并可鑒別急性闌尾炎、盆腔炎、卵巢疾病。臨床表現:典型表現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適繼之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秘。約20%的病兒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可在任何部位,但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回腸的一組淋巴結,故以右下腹常見,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兩次疼痛間隙患兒感覺較好。最敏感的觸痛部位可能每次體檢不一樣,壓痛部位靠近中線或偏高,不似急性闌尾炎時固定,并且程度較急性闌尾性炎輕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偶可在右下腹部捫及具有壓痛的小結節樣腫物,為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有些患者可能并發腸梗阻,應注意觀察。年齡較小患兒在臨床上出現與闌尾炎相似的癥狀,但病情較輕,而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一般經過禁食、靜脈輸液、抗生素等治療后腹痛可明顯好轉,無需手術治療。但有時很難與闌尾炎鑒別,治療觀察癥狀不見好轉者宜手術探查。并發癥:本身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發癥因患兒多有嘔吐、進食少,故水,電解質紊亂常見;有些患者可能并發腸套疊,并發腸梗阻。診斷:當患兒健康搜索在臨床上出現發熱、腹痛、嘔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發生于腸道炎癥之后,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本病的特點: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臨床有發熱、腹痛、嘔吐等表現。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見呈陣發性、痙攣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少見3.腹部壓痛不固定可隨體位改變而變化。4.超聲檢查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5.診斷本病需與急性闌尾炎腸蠕動亢進、腸蛔蟲癥等急腹癥相鑒別6.經抗炎、抗病毒治療后預后好根據我們的經驗,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出現高熱、腹痛者應考慮到并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防止疾病的誤診,有助于正確處理病情指導治療提高療效鑒別診斷:診斷為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尚需除外腸蠕動亢進、腸蛔蟲癥及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1.急性闌尾炎二者癥狀相似,但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病情較輕,起病較緩慢。典型闌尾炎患兒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壓痛及反跳痛,并有腹肌緊張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2.結核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起病緩慢,除腹痛、發熱外,常有盜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結核中毒癥狀,并伴有其他部位結核感染,結核菌素試驗或結核抗體等均有助于鑒別。3.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也可出現腸系膜淋巴結腫大但常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脾大,檢查異形淋巴細胞、冷凝集素、EB病毒效價等有利于診斷。治療:若已確診,可保守治療,一般經禁食、靜脈輸液及抗生素治療腹痛可明顯好轉,逐漸恢復,無需手術治療。但若經上述治療癥狀不見好轉者,或難與急性闌尾炎鑒別時,宜手術探查。沙門菌引起者鶒,如果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癥狀,則行手術引流。有些患兒可能并發腸套疊,應注意觀察。沙門菌感染引起胃腸道疾病以胃腸炎最多見,也有引起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報道。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結炎,好發于兒童或少年。細菌侵及健康搜索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癥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應先行保守治療,若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癥狀時,則行手術引流。預后:非常好大部分不需任何特異治療就可康復。死亡罕見,可能只發生在出現繼發性特異性細菌感染時(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淋巴結破裂及破裂后引發的膿腫與腹膜炎)預防:腸系膜淋巴結炎多屬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因此平時注意預防感冒發熱和注意飲食規律。------------小兒頸部或耳后觸摸到淋巴結很常見,它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凡遇淋巴結腫大,最好找醫生診斷,以確定原因及是否需要治療.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很多,有些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大部分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一般來講,淋巴結輕度腫大,單個或散在的幾個,質軟,無壓痛,無粘連,無伴有其他癥狀,可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其變化.如不增大或逐漸縮小,則可繼續觀察;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須找醫生診治.如果腫大的淋巴結較大,較多,尤其是成串,逐漸增大或迅速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貧血,消瘦等其他癥狀者,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淋巴結活檢),以達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2024-10-22 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