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龐戰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習慣性流產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染色體異常、內分泌失調、免疫因素、子宮解剖結構異常、感染因素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08-22 19:42
1.染色體異常:這是導致習慣性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夫妻雙方或一方的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異常,可能影響胚胎發育,增加流產風險。
2.內分泌失調:如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激素水平失衡會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同種免疫異常,機體可能對胚胎產生排斥反應。
4.子宮解剖結構異常:子宮畸形、宮腔粘連等,不利于胚胎的生長和發育。
5.感染因素:生殖道感染,如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會影響胚胎的生存環境。
對于習慣性流產,應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染色體檢查,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在早期流產的胚胎中。有60-80%是由于染色體異常引起的,流產夫婦中約有33%存在染色體異常。染色體檢查的結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染色體平衡易位。 人的23對染色體分成1-22號和XX或XY。在細胞遺傳學檢查中把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染色體易位稱為平衡易位。平衡易位的一般患者本人不發生畸形和智力低下,但攜帶者既可生育正常兒,亦可生育平衡易位攜帶者、畸胎兒或死胎,其幾率各占1/4,而且是隨機的,后兩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流產。 須引起重視的是,這類流產至少一半是由丈夫引起的。因為胎兒的染色體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所以妻子流產,丈夫也必須去做染色體檢查。這類流產一般不提倡保胎。待懷孕16-20周時,孕婦做羊水染色體檢查,若發現胎兒異常就必須引產,否則,會生育智力低下的畸形兒。 二、染色體同源易位。 簡單地說,同源易位就是兩條同號的染色體之間的易位。這種易位使受精后所形成的胚胎100%是異常胎兒。因為多一條染色體的胎兒能生下來的全是嚴重癡呆畸形兒:少一條染色體的胎兒,除X單體外,全是死胎,因此,染色體同源易位患者惟一的選擇不生育,以免痛苦終身。 可以服用純中藥育宮培麟丸進行調理。 三、染色體正常。 對于染色體檢查正常者尚需進一步做有關檢查。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但胎兒也有發生染色體異常的可能,因為很多染色體異常是由于早期胚胎突變引起的。所以孕婦在未做羊水染色體檢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生育劣質兒。
2016-06-30 13: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染色體的數目異常可表現為非整倍體,即其數目并非單倍體的整倍數,在數目上出現多或少于整倍體,如45或47條染色體。還可表現為多倍體,即染色體數目整倍多于單倍體,如三倍體69條,四倍體92條。常見的非整倍體患者是某對染色體不是2條而出現3條,稱為三體綜合癥。如果某對染色體缺少1條,則稱為單倍綜合征。多倍體患者很少見,可見于腫瘤細胞和流產胎兒。
2016-06-30 13: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習慣性流產,要做染色體檢查,封閉式抗體也要檢查。封閉式抗體陰性需要治療查的染色體報告一般看染色體總數,性染色體,以及染色體形態。一般檢查過后醫生會告訴你染色體正常與否,您的習慣性流產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果不是遺傳問題,您可以服用中藥調理一下體質,可能是由于您宮寒導致的不孕等,如果為遺傳問題,您最好聽從醫生的意見
2016-06-30 13:4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防習慣性流產注意染色體檢查防習慣性流產,注意染色體檢查習慣性流產在學術上稱為反復自然流產,指連續兩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內發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現象,屬不育癥范疇,去醫院配合醫生治療
2016-06-30 13:5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親所講的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檢查,包含染色體檢查,這要夫妻雙方都去抽手臂血檢查的,雖然一般人不會有染色體異常,但夫妻的染色體是否適宜也要看的。
2016-06-30 13:5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