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嬰兒高熱可能由感染、環境過熱、免疫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血液系統疾病等引起。處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溫、補充水分、使用退燒藥、及時就醫、密切觀察等。 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等,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需就醫明確病原體,可能使用利巴韋林、阿莫西林等藥物。 2.環境過熱:衣物過多、室內溫度過高。減少衣物,調節室內溫度。 3.免疫反應:如幼兒急疹。通常對癥處理,高熱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 4.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腦炎。需緊急就醫,可能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 5.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需進行全面檢查和專業治療。 嬰兒高熱不可輕視,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呼吸、飲食等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帶孩子前往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0-21 19: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給他用點小兒退熱栓,退燒很快的。
2024-10-21 19: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38度多吧,太高就屬于發燒了
2024-10-21 19: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孩子發燒,家長的頭腦可不能跟著發熱,要沉著冷靜,不要驚慌失措胡亂處理,要順序辦好下列幾件事:1、分析一下發熱的原因:大多數發熱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而且以病毒為是最常見,象感冒、流感、麻疹、幼兒急疹、流行性肋腺炎等,其次是細菌感染,象扁桃腺炎、腥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寄生蟲感染有些也有發熱,如瘧疾、黑熱病等,但比較少見;非感染性發熱有中署、脫水、白血病、腫瘤、外傷或手術后等;還有些散熱障礙的疾病,象魚鱗廣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癥等。當然有時不易區別,但把情況弄清后,可提供醫生參考。2、觀察一下發熱類型:可用家庭常備的體溫表,準確測量腋下體溫、并作好記錄。37攝氏度以下算正常,38度以下算低燒、38--39度叫中度發燒,39度以上叫高燒,還要看看發熱持續的時間,伴隨發熱還有哪些癥狀等。3、不要濫用抗生素:多數家庭都常備抗生素,孩子一發熱,馬上就給用上各種抗生素。這是不合適的,其一是抗生素多數對病毒無作用,反而能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其二是發熱本身是人體抗病能力消滅致病因素的正常反應,你用藥物殺滅了細菌病毒,就會影響吞噬細胞的增殖和抗體的產生,影響機體抗病能力的增強,所以不要過早應用抗生素。4、慎用解熱退燒藥:低燒或中度發燒一般不用退燒藥,因為過早退熱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建立,而且藥物退熱常會引起大汗、虛脫等不良反應。高燒時也要慎重用藥,控制在能達到降溫的最小劑量就可以了,不要連續服用,半歲以內的幼兒更要謹慎。5、提倡物理降溫:物理降溫要比藥物化學降溫安全得多。可用涼毛巾敷前額,或在頭頸部加冰袋,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兒頭、胸、四肢、手掌。沒有酒精,可用于54°的白酒代替,同樣能達到散熱降溫的作用。6、預防高熱驚厥:高熱39°以上,有些嬰幼兒就可能出現驚厥,表現為意識喪失、口眼歪斜、頸項強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動、屏氣、面色發青等,這是由于3歲以前的嬰幼兒的神經中樞調節功能尚不健全、不穩定、應激性偏高造成的,近年發現,當小兒發熱至38度時,可按每公斤體重0.2毫克給服安定,8小時后熱不退再給第二劑,有較好地預防高熱驚厥的作用,一般不用第3劑。對于有過高熱驚厥史,可低鈣、癲癇的病兒,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7、其他:發熱小兒應多喂水、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室內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患兒體溫高不退或者退而復升,應去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后,按醫生的醫囑治療。
2024-10-22 00:0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