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流口水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與口腔疾病、神經系統問題、吞咽功能障礙、脾胃虛弱等有關。 1. 生理因素:嬰幼兒時期唾液腺發育不完善,吞咽功能尚未成熟,口水分泌增多時來不及吞咽就會流出。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改善。 2. 口腔疾病:比如口腔潰瘍、牙齦炎、牙周炎等,炎癥刺激會導致口水分泌增多。 3. 神經系統問題:如果孩子存在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或腦部疾病,可能影響面部肌肉和吞咽功能,導致流口水。 4. 吞咽功能障礙:可能是由于咽喉部肌肉力量不足或協調不良,無法及時將口水咽下。 5. 脾胃虛弱:中醫認為,孩子脾胃虛弱時,運化水濕功能失調,也可能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孩子流口水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流口水的情況持續不改善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如發熱、口腔疼痛、精神不振等,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2024-10-21 20: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孩子口腔內的腺體是否有炎癥.
2024-10-21 20: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兒流涎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嬰兒6-7個月時,乳齒萌生和食物刺激神經、唾液腺等,均會使口水分泌增多;加上嬰兒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咽、調節,于是口水積多后會自然流出。隨著月齡的增大,這種流涎會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有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發育不好,或口腔有炎癥、消化不良等,必須進行診治。 中醫對小兒流涎癥有獨到的經驗和見解,認為主要是“脾失調攝”所致,可分寒熱兩種情況。屬熱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紅糜爛,多兼有口氣臭穢、小便短赤等癥;屬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雖然糜爛,但局部灰白不紅,常伴有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四肢不溫、大便溏薄等表現。下面介紹幾則簡便驗方。 1、青果10克,石斛15克,燈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與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連用7?10天。適用于偏于熱證者。 2、兒茶5克,冰糖適量(以甜為度),煎湯代茶飲服,連服5天。 適用于熱邪壅滯者。 3、炒白術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細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溫開水調服或加入飲食中食之均可,適用于寒證流涎。也可每天用白術粉10克加食糖適量,一起蒸食,堅持服用,療效理想。 此外,無明顯寒熱者,還可選擇外治方法: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調,晚間敷涌泉穴,以布條纏扎,每次敷12小時,一般2?4次可愈。 用白礬30克,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內,待溫后浸泡雙腳,每次3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3?5次即可見效。參考資料:大家旺(環球)服裝產業網
2024-10-22 13:4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小兒流涎癥? 小兒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覺從口內流溢出的一種病癥。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另外,寶貝患口腔潰瘍或脾胃虛弱,也會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