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嬰兒幽門狹窄是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多在出生后 2 - 4 周發病,主要表現為頻繁嘔吐、營養不良等。其發病與幽門肌層肥厚、神經發育異常、遺傳因素、激素影響、胃食管反流等有關。 1. 幽門肌層肥厚:幽門環形肌增生肥厚,導致幽門管腔狹窄,食物通過受阻。 2. 神經發育異常:支配幽門的神經發育不完善,影響肌肉的正常舒縮功能。 3. 遺傳因素:部分患兒有家族遺傳傾向。 4. 激素影響:如胃泌素等激素分泌異常,可能參與發病。 5. 胃食管反流:反流的胃酸刺激幽門,長期可導致幽門狹窄。 嬰兒幽門狹窄需要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多采取手術治療,如幽門環肌切開術。術后注意護理,合理喂養,多數患兒可恢復良好。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復診。
2024-10-21 18: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小寶寶幽門都比較狹窄的,你想寶來吐奶的話,再吃奶前換尿布,吃完后堅抱,輕拍寶寶的背,讓寶寶打隔這樣就不會吐奶了,還有要注意哦,讓寶寶側睡,以免吐奶引起寶寶窒息的
2024-10-21 18: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嬰兒幽門狹窄是消化道的一種常見疾病。如果是瘢痕性的幽門狹窄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如果是功能性的狹窄經過積極的保守治療后也是可以恢復的。
2024-10-21 18: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巨輝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
一級
小兒內科
-
沒有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好的。孩子吃多了吐出來就舒服了,是好事。可參考松田道雄寫的《育兒百科》,其中都有說到。
2024-10-21 18:4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幽門狹窄的治療取得成功是本世紀外科的偉大成就之一.依據地理,時令和種族,有不同的發病率.歐美國家較高,約為2.5~8.8‰,亞洲地區相對較低,我國發病率為3‰.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約4~5∶1,甚至高達9∶1.多見于第一胎,占總病例數的40~60%.
2024-10-22 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