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孩子感冒后,常見的癥狀包括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咽喉疼痛等。有時還可能伴有頭痛、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表現。 1.發熱:體溫升高是常見癥狀之一,可能是低熱或高熱。低熱時可通過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高熱則可能需要使用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等,但要遵醫囑。 2.咳嗽:可能是干咳或伴有咳痰。咳嗽較輕時可多喝水,嚴重時需就醫用藥,如氨溴索口服液等。 3.流涕:清鼻涕或黃鼻涕。可通過擦拭保持鼻腔清潔,必要時使用生理性海鹽水噴鼻。 4.鼻塞:導致呼吸不暢,影響睡眠。可用熱毛巾敷鼻部緩解。 5.咽喉疼痛:吞咽時疼痛明顯。多喝水,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 6.頭痛:感冒引起的頭部不適,多休息有助于緩解。 7.乏力:孩子精神不振,活動減少,需保證充足睡眠。 8.食欲不振:腸胃功能受到影響,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小孩子感冒的癥狀多樣,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變化。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9: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最常見的感冒就是流鼻涕打噴嚏,小寶寶感冒之前還會有嘔吐的癥狀,再就是伴隨發燒的癥狀了
2024-10-21 19: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和大人沒什么區別,沒精神,流鼻涕,咳嗽,沒食欲,還有可能發燒呢,還有就是困
2024-10-21 19: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不一定啊,有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
2024-10-21 19:1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基本上還是比較對癥的。下面知識供參考:感冒是小兒常見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治療小兒感冒的藥物也較多,有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孩子感冒了不到醫院看,拿家里儲存的感冒藥給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藥店給孩子買藥吃,這樣做很危險。因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藥,對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兒感冒用藥要特別慎重,如“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藥,含有撲熱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這些成分對骨髓造血系統可產生抑制作用,影響小兒血細胞的生成和生長,導致白細胞減少及粒細胞缺乏,降低小兒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損壞。那么,小兒怎樣正確服用感冒藥呢? 一、小兒感冒不要急于退熱。 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御性反應,既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但高熱時(39℃以上)應在醫生指導下退熱。退熱的最好辦法是物理降溫,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體溫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熱藥。 常用的退熱藥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撲爾敏片,每天每千克體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兒退熱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門,一日不超過3次,退熱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復方阿司匹林),因為APC有興奮作用,而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這種藥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一般不主張用這種藥。 二、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對病毒無效,所以必須使用抗病毒藥。常用的抗病毒藥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2、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開水沖服。 3、雙嘧達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藥物可酌情選用,效果比較可靠,副作用小。 三、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退熱;預防6月齡以下嬰兒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經常患扁桃體炎;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 四、無論用何種藥物,都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 2、服藥期間多飲開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3、3歲以下小兒,肝、腎還未發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撲熱息痛, 4、小兒或其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 5、退熱藥不要和堿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堿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 五、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類,辨證施治療效可靠,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2024-10-22 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