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內痔主要癥狀為便血,較大的內痔伴有脫垂,由于病程的長短不同,可以分為下列各期.初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一線如箭,或點滴不已,無疼痛,不脫出,以便血為特征.中期:痔核較大隆起,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便時痔核脫出肛外,便畢自行回納,便后出血或多或少.后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面微帶灰白色(即纖維型內痔),便時痔核脫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后才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合并癥:中后期者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急性血栓性嵌頓時,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漏等證.長期的便血,可引起貧血.外痔發生于肛管齒線以下,是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反復發炎而成,其表面被皮膚覆蓋,不易出血,其形狀大小不規則.外痔主要癥狀為墜脹,疼痛,有異物感.根據其發展過程,可分為贅皮外痔,靜脈出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贅皮外痔: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偶爾染毒而腫脹充血時,才覺疼痛,俟腫脹消失后,贅皮依然存在.靜脈出張性外痔:多因中后期內痔反復脫出,或因經產婦妊娠時腹壓增高等,而致淺部靜脈及皮下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管齒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擴大和曲張而成.它的臨床表現: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平時不明顯,在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壓時,腫物體積增大呈暗紫色,按之較硬,便后或經按摩后腫物體積可縮小變軟.一般僅有墜脹感無疼痛,如便后腫物不縮小,引起周圍組織水腫時則有疼痛.有靜脈出張性外痔的患者,多伴有內痔.血栓性外痔:因便秘而在排便時用力過猛,或劇烈運動后,致痔外靜脈破裂,血快凝結而形成血栓.它的臨床表現:肛門部突然劇烈疼痛,并出現一腫物,這腫物十分敏感,稍觸碰即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下,走路,甚至咳嗽等動作時均可加重疼痛.混合痔它是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括約肌間溝消失,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者為混合痔.具備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
2024-10-13 14: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痔瘡有內痔、外痔、混合痔,齒線是區別內痔、外痔的分界線。齒線上下的解剖如神經、血管、組織、淋巴回流均不同,因此患了痔瘡以后,會出現不同的癥狀,主要有:(1)便血:便血是內痔的常見癥狀,但并非每次解大便時均有便血,一般以大便干燥時為多見,出血量不等,可為糞便帶血、便后手紙帶血或點滴而出,嚴重者可出現射血。(2)疼痛:疼痛是外痔常見的癥狀。因外痔位于齒線以下,由脊髓神經支配,屬有痛區病變,一旦外痔發炎,腫脹,則疼痛明顯。(3)突起和脫出:肛緣突起,有異物感,便時不易擦凈,污染內褲是外痔的標志。脫出則是內痔的常見癥狀。內痔早期無脫出癥狀,只有在肛門鏡檢查時才能發現痔核的存在,或大便時由于腹部的壓力增高和糞便向下的推力,使內痔脫出于肛門外,少則一處,多則呈一周脫出于肛門外。嚴重者,可于行走、咳嗽、勞動用力時亦見痔核脫出于肛門外。(4)肛門潮濕和瘙癢:肛門經常潮濕和瘙癢,預示著痔瘡的存在,但需與肛門濕疹相鑒別。肛門濕疹在檢查時可見肛周皮膚皺襞增厚,或出現皸裂,皮膚色澤變白;而內痔引起的肛門潮濕和瘙癢,多由內痔發炎腫大時分泌物增多所致,或由于內痔脫出于肛門外,刺激大腸腺分泌大量粘液,粘液沿松弛的肛管流出所致。治療內痔后肛門潮濕和瘙癢的癥狀即可消失。外痔一般無分泌物,只有當外痔發炎、皮膚潰破。炎性分泌物增多時,肛門才經常潮濕,但此種情況,常伴有肛門疼痛。(5)大便困難:解便與痔瘡的發生、發展變化關系密切,由于病人畏懼排便時引起的肛門疼痛,久忍大便,既加重了便秘,又造成排便習慣紊亂,增加了排便困難癥狀。
2024-10-13 14: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產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為什么會外陰瘙癢?嫩膚、去皺、去色素三合一; 癥狀以便血,前庭大腺膿腫如何診斷?肛門腫塊,肛門部疼痛,非特異性外陰炎該如何治療?瘙癢為主診斷需要肛門視診,盆腔結締組織炎有哪些癥狀?懷孕婦女會不會得陰道炎,用藥物治療安全嗎?直腸指診,肛門鏡檢查明確診斷如何診斷急性子宮內膜炎和子宮體炎?
2024-10-13 14: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在祖國醫學中,對痔的含義論述較多,如《說文解字》中說:“后病也。”《增韻》中說:“隱瘡也。”從字義來解釋,痔與峙同義,即高突的意思。如《醫學綱目》中說:“腸澼為痔,如大澤之中有小山突出為痔[峙],人于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奇效良方•腸澼痔漏門》中還說:“痔于肛門生窟,或在外面或在內,有似鼠乳者,有似櫻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癢,有硬有軟,……有腫痛便難者,有隨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竅血出如線者。”說明了痔是肛門內外小肉突起的贅物,其形不一,其證各異。痔瘡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病。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發病率為67%,男性的發病率為53.9%;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英、美等國的學者稱痔為Hemorrhoids或Piles,前者是以出血為臨床特征命名的,后者是從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泛指內外痔。目前,英國學者多稱痔為Piles,美國學者則稱為Hemorrhoids。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后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形成原因我國目前多數醫家認為,痔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二、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三、職業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四、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得了痔瘡的朋友們不要害怕,建議可以試試派爾茲克,效果不錯
2024-10-13 2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