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十五個月寶寶總流口水,可能是由于出牙刺激、口腔炎癥、吞咽功能不完善、神經調節功能不成熟、唾液腺分泌旺盛等原因引起。 1.出牙刺激:寶寶在出牙期間,牙齦會有不適感,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導致流口水。 2.口腔炎癥:如口腔潰瘍、牙齦炎等,炎癥刺激會使唾液分泌增加。 3.吞咽功能不完善:寶寶吞咽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及時將分泌的唾液全部吞咽下去。 4.神經調節功能不成熟:寶寶的神經系統調節功能還不完善,可能影響唾液的分泌和吞咽。 5.唾液腺分泌旺盛:有些寶寶唾液腺本身分泌較為旺盛,也容易出現流口水現象。 總之,十五個月寶寶總流口水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伴有口腔異味、哭鬧、發熱等異常表現,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
2024-10-13 15: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您好,治小孩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發現象.當小孩出生不久,涎腺細胞還不發達,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個月以后,小兒開始吃輔食,增加了咀嚼.同時乳牙也開始萌出,牙齦受到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作用.這些都會刺激唾液分泌而使口水增多.可是小兒的口腔淺,又不會把多余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過多的口水就會順著嘴角流出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等到兩歲半以后,滿口乳牙長齊了,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改善.但是如果流出的口水有異味就是病理性的了,可見于口腔炎癥等疾病,就要就醫了.
2024-10-13 15: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1-3歲后,吞嚼動作和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完善,流口水現象會逐漸消失.如果超過了這個年齡仍流口水,就得請醫生檢查一下,以排除某些口腔局部疾病和某些中樞神經的疾病.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因此,對皮膚有刺激和自我消化的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以為下巴經常被浸泡,會引起局部的皮膚紅腫,甚至糜爛和脫皮.所以,局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1.平時可用柔軟質松的敷料墊在頸部已接納流下的口水,并經常更換.2.經常用溫水清洗面部及下顎部,寒冷季節可涂油脂類護膚.
2024-10-13 15: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而且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隨意地控制嘴巴的張合與吞咽等動作.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另外,寶貝患口腔潰瘍或脾胃虛弱,也會流涎不止.注意觀察寶貝的表現,找出流涎原因,特別是寶貝發燒,拒絕進食時,要進行口腔檢查,觀察有無潰瘍
2024-10-13 15:0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唐義 主治醫師
興安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發燒應急三要素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4.酒精擦浴:適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2024-10-13 20:3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小兒流涎癥? 小兒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覺從口內流溢出的一種病癥。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另外,寶貝患口腔潰瘍或脾胃虛弱,也會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