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余家康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新生兒外科
-
新生兒敗血癥確診需綜合多種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培養、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腦脊液檢查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07-15 19:24
1.血培養:是確診的重要依據,能明確致病菌。
2.血常規: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等變化有提示作用。
3.C反應蛋白:升高常提示感染。
4.降鈣素原:有助于判斷感染嚴重程度。
5.腦脊液檢查:排除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綜合這些實驗室檢查結果,結合臨床癥狀,可對新生兒敗血癥進行準確診斷。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新生兒敗血癥(neonatalsepticemia)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時還在本內產生遷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其發生率約占活產嬰兒的1‰~10‰,早產嬰兒中發病率更高.菌血癥(bacterimia)指細菌侵入人體循環后迅速被清除,無毒血癥,不發生任何癥狀.新生兒敗血癥可表現為患兒吃奶減少,少哭鬧,面色差,發熱或體溫不升(35℃以下),腹脹,腹瀉,半數小兒出現黃疸.大多數小兒可有皮膚膿皰疹,口腔有白膜,臍部發炎,臀部有皮疹,破潰等感染病灶.如果細菌侵入腦部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有尖聲哭叫,哭鬧不安,嗜睡,抽筋等表現.新生兒敗血癥如果不能及時,徹底地治療,可能導致高膽紅素血癥,甚至核黃疸及化膿性腦膜炎發生,均可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因此,當小兒有皮膚膿皰疹,臍部發紅化膿或臀部皮疹,破潰應到醫院診治.如果小兒吃奶減少,嗜睡,哭鬧不安,黃疸加重,出現腹脹,腹瀉等應住院徹底地抗感染治療,有效制止病情發展.治療:
2016-06-19 20:32
1.抗生素新生兒敗血癥在未獲得血培養結果之前即要選用抗生素治療,以后根據血培養結果及細菌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通常聯合應用一種青霉素類和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作為初選藥物.因為這二種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較廣泛的抗菌譜并能產生協同作用.在嚴重感染的病例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和青霉素類聯合應用.
2.一般治療注意保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補充熱卡,及時糾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臍部及皮膚的處理等.
3.對癥治療有抽痙時用鎮靜止痙藥,有黃疸給于照藍光治療,有腦水腫及時給于降顱壓處理.
4.支持治療少量多次輸血或輸血漿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5.免疫療法新生兒出生時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更明顯,生后對各種抗原的刺激反應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療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增強抗感染能力.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敗血癥指新生兒期致病菌經各種途徑侵入新生兒血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治療方案建議您謹遵醫囑,針對病人具體情況治療.以下是一些常見治療方案.(一)病因治療及病灶清除: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用有殺菌作用的抗生素.在病菌不明確時可選用抗菌譜較寬的藥物.重癥感染可聯合用藥,但應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亂及二重感染.為盡快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應采用靜脈途徑給藥.療程視血培養結果,療效,有無并癥而異,一般7-14天,有并發癥者應治療3周以上.局部有臍炎,皮膚化膿灶,口腔粘膜潰爛等應作相應處理,切斷感染源.(二)免疫治療:可直接補充新生兒血中的各種免疫因子及抗體,增強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輸入新鮮全血或血漿,換血療法,粒細胞輸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療等.(三)補充營養維持體液平衡:應保證熱卡供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代謝紊亂.(四)對癥治療: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兒保持正常體溫.發紺時可吸氧.有循環障礙者應補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藥物.煩躁,驚厥可用鎮靜止驚藥.有腦水腫時應用脫水劑.做新生兒護理工作,應特別注意保護好皮膚,粘膜,臍部免受感染或損傷,并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2016-06-19 20: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患者女,20天,敗血癥你好,敗血癥治療:一般和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一)一般和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二)病原治療: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應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殺菌劑為主;一般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多自靜脈給藥;首次劑量宜偏大,注意藥物的半衰期,分次給藥;療程不宜過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熱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藥. (三)局部病灶的處理:化膿性病灶不論原發性或遷徙性,均應在使用適當,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及時行穿刺或切開引流.化膿性胸膜炎,關節膿腫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藥物.膽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2016-06-19 20: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新生兒敗血癥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時還在本內產生遷移病灶,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其診斷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診斷判斷.會有皮膚黃等表現,你還是要到醫院做一下檢查.你好,看到你的癥狀后覺得你還是要到醫院給小孩做一下檢查,新生兒的免疫力很差,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要輸血.平時也要為小孩保暖,注意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熱量.
2016-06-19 20:5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敗血癥(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迅速繁殖后,產生大量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皮疹,關節腫痛和肝脾腫大等,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器官功能障礙,稱之為重型敗血癥。病情進一步加重后可發展為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多器官衰竭
2016-06-19 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