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教育干預和家庭支持等。 1.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可樂定等。這些藥物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沖動的癥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行為治療:通過設定明確的規則和獎勵機制,強化良好行為,減少不良行為。 4.教育干預:調整教學方式,提供個性化教育,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 5.家庭支持: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理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多動癥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且需要長期堅持。家長應密切配合醫生,關注孩子的治療效果和心理狀態,幫助孩子逐漸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2024-10-13 13: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動癥的癥狀注意缺陷癥狀:注意缺陷或多動—沖動癥狀至少六項,至少已持續6個月,達到適應不良的程度,并與發育水平不相稱。某些注意缺陷或多動—沖動癥狀的始發年齡必須小于7歲。(1)在學習、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往往不能密切注意細節或常常發生由于粗心大意所致的錯誤;(2)在學習、工作或游戲中,常常難以保持注意力;(3)與之對話時,往往心不在焉,似聽非聽;(4)往往不能聽從指導以完成功課作業,日常家務或工作任務(不是由于違抗行為和對指導不理解);(5)組織任務或活動的能力常常受損;(6)往往逃避、不喜歡或不愿參加那些需要持續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如家庭作業);(7)常常遺失作業或活動所需的物品(例如:玩具、作業本、鉛筆、書本或工具);(8)常常因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9)常常在日常活動中忘記事情。
2024-10-13 13: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多動癥一般表現為:1、注意渙散(至少具備下列3項)⑴、作事情往往有始無終。⑵、上課常常不聽講。⑶、注意力容易隨境轉移。⑷、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⑸、很難堅持做某以種游戲或玩耍。如果有上述情況。建議你帶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查治療.2、沖動任性(至少具備下列一項)⑴、往往想到什么就作什么。⑵、過于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⑶、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⑷、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⑸、常在教室里突然大聲叫喊。⑹、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3、活動過多(至少具備下列兩項)⑴、坐立不安。⑵、經常奔跑。⑶、難于呆在教室座位上。⑷、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⑸、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⑹、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⑺、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2024-10-13 13: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小孩的多動癥多動癥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以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度,情緒沖動和學習困難為特征,屬于破壞性行為障礙。多見于學齡前兒童。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并不是一個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癥,家長不要盲目。多動癥的診斷是很嚴格的。多動癥的治療是強調個體化的,就是每個患兒的治療方案都不一樣。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輔助為原則。而且對患兒治療效果的評價也需要專科醫師與患兒接觸才能得出,建議就診兒童專科醫院。
2024-10-13 13:5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邵琴 醫師
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醫院
其他
內科
-
多動癥是兒童時期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性疾病,發病率約為5%~7%。患多動癥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渙散,且沖動任性,時常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 兒童多動癥的治療在臨床上主要采用以心理行為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對于癥狀較重的孩子可采用藥物治療為輔的治療。心理行為治療是多動癥的首選方法,尤其對于輕癥患兒而言,在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但由于此種治療方法時間較長且見效慢,容易被家長忽視,因而得不到長期堅持,效果也受到影響。心理行為治療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行為的修正和培養及注意力的培養等,目前比較流行的感統訓練、生物反饋等也是行為治療項目,這種治療需要家長、老師和醫生三方的共同配合和干預。在家中,家長可以安排一些訓練孩子耐心的活動或游戲,如穿針、下棋、彈奏樂器等,在輕松的環境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當孩子有了好的表現后,要適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在學校里,老師要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比如當孩子走神、做小動作的時候,可以點名讓他讀課文或回答問題等,切不可責怪、打罵孩子,這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對治療不利。 當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理想或患兒的病情較重時,應及時使用藥物治療。主要的藥物包括精神振奮劑、α-受體激動劑、三環類抗憂郁藥等,其中最為常用的為精神振奮劑(利他林和匹莫林等)。振奮劑見效快,效果佳,副作用較小,約70%~90%以上的多動癥兒童服了振奮劑后,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孩子的主動注意力和自控能力都增加了。但振奮劑的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兒童服用的有效劑量也不盡相同,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振奮劑起效時間較短,因而必須在需要集中注意力之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內服用。如孩子白天上課,上午的課較多,可以在早晨去學校之前服藥,晚上不必服藥,否則會出現失眠。當記者提到有的家長擔心振奮劑的副作用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而不給孩子用藥時,徐教授針對這個問題談到,實際上正常劑量的振奮劑雖然會對消化系統產生一些副作用,但副作用較小,而且由于振奮劑在服藥的當天即可排泄完,因而其副作用就更小了。 徐教授認為,藥物治療雖然能夠控制病狀,但其作用短暫,不能根治此病,在多動癥的治療中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加強心理行為的治療,千萬不可忽視心理行為治療的作用。多動癥的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
2024-10-13 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