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小孩子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紊亂、皮膚疾病、營養失衡以及心理問題等。 1.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咳嗽、肺炎等,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孩子抵抗力弱,易受病原體侵襲。 2.消化系統紊亂:像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可能與飲食不當、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3.皮膚疾病:常見的有濕疹、痱子、蕁麻疹,多因過敏、環境因素或自身免疫問題。 4.營養失衡:如缺鈣導致佝僂病,缺鐵引起貧血,缺鋅影響生長發育。 5.心理問題:例如分離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源于家庭環境、學習壓力。 總之,小孩子的健康需要家長細心呵護,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飲食營養和情緒變化。一旦出現健康問題,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3 14: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后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2024-10-13 14: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出現低燒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低燒的時間超過五天,需要制備查支原體衣原抗體、EB病毒抗體等,以排除支原體衣原體、EB病毒感染的可能。如果真的有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話,需要用阿奇霉素治療兩到四個星期。如果是EB病毒感染,需要用阿昔洛韋等抗病毒的藥治療。如果只是這一兩天發低燒,那就先查個血常規看看是否存在感染,如果是,再對癥治療。如果不是,可請當地有經驗的中醫生看看,明確是否存在陰虛火旺的情況,再對證用藥。
2024-10-13 14: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枸杞也是藥物,當然比較平和。是藥三分毒,有這樣的說法。中醫講,枸杞滋陰補腎,但是易膩滯。所以,偶爾一點應該沒問題,不要總吃。
2024-10-13 14:3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能與存在缺鈣有關,如果孩子還有夜里頭頸出汗多而涼,睡不安穩,甚至枕部頭發少了一圈,那就比較肯定了,這種情況可以補充些鈣質及魚肝油以幫助一下.也可能與存在缺鋅有關,最好能抽血查一查微量元素以明確.也可能與內熱有關,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于是盜汗不停.故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須清其熱. 脾胃積熱的患兒,可見飲食旺盛或減退,精神好,大便秘結,常數天一行,口氣重,雖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療須清熱通便,使熱從下出.筆者常建議家長煮豆腐湯喂服,或用竹葉,黃芩,萊菔子等藥治療,常能使大便通暢而盜汗即止,其飲食特別旺盛者可轉正常,進食少者可進食增多. 最多見的還是陰虛內熱型,由于長期盜汗,使津液耗損過多,就出現一種陰虛現象,常表現為唇舌紅干,手足心熱,口干,飲水多但不解渴,大便數天一行或每天一行,糞便干且呈粒狀.治療宜清熱養陰,使內熱消解.筆者常用麥冬,沙參,元參,地骨皮,桑葉等藥治療,汗出量多的加龍骨,牡蠣,生黃芪,其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此外還有注意氣陰兩虛的情況,長期盜汗而令氣隨津脫,從而出現氣陰兩虛.患兒常表現為面白,口干,手足心熱等癥狀.筆者常建議孩子服用人參五味子糖漿,效果亦是不錯.但在網絡上無法取得望,切診資料,就無法判斷究竟是何種證型,所以還是建議到當地中醫院請中醫生進行辨證施治為好.
2024-10-13 1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