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兒童皮膚瘙癢可能由皮膚干燥、過敏反應、感染、寄生蟲、內分泌疾病等引起。 1.皮膚干燥:兒童皮膚較薄,水分易流失。若護理不當,如洗澡水過熱、清潔過度,會導致皮膚干燥而瘙癢。應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使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浴后涂抹保濕霜。 2.過敏反應:可能對食物、花粉、塵螨等過敏。需避免接觸過敏原,必要時服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感染:常見的有細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明確感染類型后,針對性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藥或抗病毒藥物,如莫匹羅星軟膏、酮康唑乳膏、阿昔洛韋乳膏等。 4.寄生蟲:如疥瘡、虱病等。需進行殺蟲治療,使用硫磺軟膏等藥物。 5.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會影響皮膚代謝。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總之,兒童皮膚瘙癢的原因多樣,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癥狀,必要時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13 1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蕁麻疹”。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初起皮膚瘙癢,抓后皮膚迅即發生大小不等之風團,劇烈瘙癢,此起彼伏,驟起驟消,甚至累及粘膜,出現腹痛、腹瀉、喉頭水腫之癥狀。“是藥三分毒”,以下我給你介紹幾則成功治愈“蕁麻疹”的食療秘方:1)用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鐘后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2)取黑芝麻30克,黃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黃酒,加蓋,放鍋中隔水蒸15分鐘。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劑,連食1周。3)用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藥肉湯1次服完,每日或隔1--2日服1劑,連服2--3劑。4)取十余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連續用3日,每日1劑。5)用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愈為止。6)取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用藥3劑即痊愈,不復發。7)用桐臭蒿子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鐘后喝汁,即愈,不復發。8)取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連續搓擦了10多次即痊愈,不復發。9)用白酒、食醋以1:2混合成液,用此藥涂搽患處,數分鐘后即可見效。10)取小白菜500克左右,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日早晚各1次,用3次即痊愈,不復發。11)用香菇泡發后切絲加瘦肉末與粳米煮飯。對治療小兒蕁麻疹、慢性胃炎等癥有較好的輔助作用。12)將水發香菇切成絲,豬瘦肉切成末,與洗凈的大米入鍋煮熟。此飯對輔助治療小兒蕁麻疹、慢性胃炎有較好的效果。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24-10-13 13: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能是過敏1、要找出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蛋白、魚、蝦。2、寶寶皮膚比較柔嫩,抵抗力較差,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常用的內用藥有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還要用抗生素。3、外用藥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溶液濕敷,滲液與糜爛消失后用濕疹霜。4、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給寶寶用郁美凈兒童霜(老牌子),其含有鮮奶的成分,滋潤保濕,還輔助預防濕疹,適宜寶寶使用。
2024-10-13 13: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這樣的情況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找出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因為很多皮膚病的癥狀都一樣,都可以出現像您這樣的情況,他可能是不適應那里的環境引起的皮膚過敏、也可能是濕疹等,為了確診一下到底是什么皮膚病,建議您去醫院讓有經驗的大夫給您仔細的檢查一下,找出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在沒有找出病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亂用藥,不對癥不僅沒有任何的效果,有時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024-10-13 13: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寶寶身體沒有異狀,可是卻整天哭鬧不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也許你該注意他是否有皮膚騷癢的問題。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外,生活上的照顧更是重要,父母要格外用心才行。 異位性皮炎也稱過敏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疾病,由于新生兒的癥狀表現不明顯,只是比較容易哭鬧,所以通常父母要到寶寶幾個月后才會發現問題。這些異位性皮炎寶寶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又受到后天環境(污染、過敏原)的刺激,就會經常發病,雖然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自然好轉,但是及早持續治療,可以增加痊愈的機會,尤其是嬰幼兒期,保護寶寶皮膚舒爽、減少搔癢感,并提供低過敏環境,不但能幫助他早日解脫異位性皮炎的痛苦,同時也可減少父母育兒的煩惱。 異位性皮炎小常識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好發于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病,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系。所以異位性皮炎與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體”,寶寶只要有其中一種癥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 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呈現大片干燥紅斑、丘疹,并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期則會慢慢增厚,兒童期介于兩者之間,但并非每個病童都會完全經歷這三期的變化。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愈。 三階段病程 據統計大約有3~5%的孩童(6個月~10歲)患有異位性皮炎,且60%在1歲前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布常將異位性皮炎的病程為三期: 嬰幼兒期(2個月~2歲)除了尿布包覆的范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分。 兒童期(2~12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臂前凹窩、月國窩部等四肢屈側部位,手腳掌前端及頸部也是好發部位,比較嚴重的甚至可蔓延到全身。 青少年期(12歲~成年)四肢、手掌及腳掌都是常見的區域。 紙上診斷室 越小的寶寶異位性皮炎的表現越不明顯,但是如果父母能留心一些細節,仍可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以下是醫生提供給父母判別寶寶異位性皮炎的方式: 1、家族中有很多人有此困擾。 2、寶寶的皮膚比其他小朋友干燥。 3、寶寶經常哭鬧,尤其是夏天。 4、寶寶皮膚上經常出現紅色疹子。 5、寶寶經常搓揉眼睛。 6、寶寶經常流鼻涕。 7、寶寶打噴嚏的次數比一般小朋友多。 8、寶寶的眼睛總是紅紅的。 異位性皮炎居家照顧 異位性皮炎的患者皮膚耐受性差,所以任何的刺激都可能誘發嚴重的癥狀。這些刺激包括:食物、環境中的過敏原、細菌、冷、熱、情緒等。所以如果能對這些因素加以適當控制,就可以讓寶寶的皮膚不再紅紅、癢癢,并且降低異位性皮炎的發作次數止癢 皮膚搔癢是非常不舒服的,父母可以用冰袋隔著干布,幫寶寶冰敷,或是輕輕拍打搔癢的部位。急性反復發作的濕疹合并有抓傷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只要有一點點疹子,就要涂抹。醫生處方的藥劑、含量皆在安全控制內,父母可放心使用。
2024-10-13 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