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兒童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教育干預和家庭支持等。 1.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可樂定等。這些藥物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等癥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孩子認識和改變不良行為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行為治療:通過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獎勵機制,強化良好行為,減少不良行為。 4.教育干預:調整教學方法和環境,滿足孩子的特殊需求,提高學習效果。 5.家庭支持: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理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總之,兒童多動癥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幫助孩子改善癥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2024-10-13 13: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兒童多動癥的治療,包括心理教育治療和藥物治療。關于多動癥的藥物治療,國外主張用精神振奮劑治療,但英國則很少應用。一般認為輕度兒童多動癥可以用教育、引導的方法糾正,但中、重度多動癥,單純用心理教育、家庭輔導等方法,收效甚微,則必須采用藥物治療。當然,用中藥和西藥則不盡相同,藥物的副作用和敏感性因人而異。但總之,在治療兒童多動癥中,綜合運用心理、教育、中醫療法,是能夠取得較好療效的。當兒童進入學齡期仍不能集中注意力,并有學習和行為障礙,經確診后,就應立即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當然,用藥要慎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用藥標準一般由臨床經驗決定,但一般在時間上宜早不宜晚,治療愈晚愈易加重心理障礙。可參考以下幾點:(1)年齡已達3歲以上,完全具備診斷條件,包括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行為障礙、任性沖動等,經腦誘發電位及心理測試確診為多動癥者,應立即開始藥物治療。(2)多動表現不突出,但思想很難集中,學習困難嚴重,成績很差或逐漸下降者,也宜試用藥物治療,觀察效果。(3)學習無困難,但有多動行為,思想不很集中,或沖動任性,擾亂課堂秩序,則可先進行心理指導和行為訓練,若癥狀加重或學習成績還是下降,再進行藥物治療。西藥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藥物有三大類:(1)精神振奮劑;(2)a2受體激動劑;(3)三環類抗憂郁藥;(4)其它藥物。精神振奮劑(興奮劑)是常用藥物,包括利他林、匹莫林和苯丙胺。a2受體激動劑常用可樂定(Clonidine)。三環類抗抑郁藥主要是三環類抑郁劑和單胺氧化酶抑郁劑。其它新藥有安非布他酮、氟西汀及去甲替林等。
2024-10-13 13: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要謹慎小心,用藥的種類,劑量及時間應由專家指導,密切觀察. 2,飲食治療.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肯定哪些食物與多動癥的發生有關,但在孩子的食物中應盡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調味品,防腐劑和水楊酸酯等. 3,心理治療.這是糾正兒童偏常行為,培養他的良好行為,增進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方法.在訓練的過程中,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兒童多動癥是病態,不應歧視和打罵,以免加重精神創傷.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分散學習法:將孩子的學習時間化整為零,每隔10分種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學習的環境里,不要置放分散注意力的東西. 及時評價法:當孩子表現出安靜做功課,較少小動作時,就及時給予表揚.反之,要及時批評. 程序訓練法:用指導語訓練兒童控制和指導自己的行為.如先讓他觀察大人自言自語寫作業,然后再自己執行,在做作業時,一邊寫一邊自言自語:我要寫作業了,要認真做,第一題是什么…… 另外,還要培養兒童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經驗證明,這幾種治療方法能減少兒童的多動行為,在長期堅持的基礎上,一般地說,兒童多動癥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使其心理得到正常發展.
2024-10-13 13: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建議一般療法: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的一種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并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就要加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屁股扭動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并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扭動次數減少了,家長就根據報告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家的具體條件確定,如準許其晚上看電視,或假日去動物園,或獎勵給玩具等。
2024-10-13 13:4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一)目前對多動癥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不過國內外學者均認為本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西醫認識本病病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輕微腦組織損害:如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新生兒窒息、產傷,多種原因所致的腦缺氧、腦損傷等。2、遺傳因素。3、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多巴胺,5-羥色胺、乙酰膽堿缺少。4、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5、心理因素:與不良的家庭環境及教育方法有關,如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缺少溫情,或對孩子過分苛求、粗暴或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或在學校受到不當的體罰或歧視等。6、與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關,如缺鐵、鋅、鎂和錳,以及鉛中毒都與多動癥發病有關。(二)中醫認為多動癥的發病主要與心、肝、脾、腎四臟的功能失調有關。常常表現為腎陰不足、肝陽偏旺、心脾氣虛、腎氣不足、氣陰兩虧、心肝腎失調等,此外,脾氣不足、生痰生濕、痰濁內阻或痰蘊化熱,痰火擾心等可引起本病。多動癥的診斷標準(一)注意力不集中1、常常不能仔細地注意細節,或在做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出現漫不經心的錯誤;2、在完成任務或做游戲時常常無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無終;3、別人對他講話時常常顯得沒在聽;4、常常無法始終遵守指令,無法按時完成功課;5、常常遺失生活必需品,如作業本、書、筆、玩具等;6、常回避或極其厭惡家庭作業;7、易被外界刺激吸引過去;8、組織任務和活動的能力常常受損。(二)活動過度1、雙手或雙足常常不安穩或坐著時蠕動;2、不能靜坐于自己的座位上;3、常常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或登高爬梯;4、難于安靜地參于娛樂活動;5、表現出持久的運動過分,社會環境或別人的要求無法使其顯著改觀。(三)沖動性:1、常在提問未完時即搶說答案;2、在游戲或有組織的場合不能排隊或按順序等候;3、經常打擾或干涉他人;4、常說話過多,不能對社會規則做出恰當的反應。多動癥的相關治療腦電圖及腦地形圖對多動癥的診斷有何意義腦電、地形圖可用于多動病的輔助診斷,但不具有特異性,多動癥病人的腦電、地形圖可有異常,一般病情越重,腦電、地形圖的異常程度越高。++++++++++++++++++++++++++++++++++++++++++++++++++++++++++++++++++++++++++++++++++++++++++++治療多動癥的常用西藥目前治療多動癥常用的西藥是一些中樞神經興奮藥,如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但有副作用,最常見者為食欲減退、皮膚蒼白、頭暈、腹痛等。另外,這些藥均可抑制體重及身高的增長。因此,一般6歲以下及青春期以后的患兒不宜服用。++++++++++++++++++++++++++++++++++++++++++++++++++++++++++++++++++++++++++++++++++++++++++++我們是怎樣治療多動癥的我們經過十年的臨床研究,將多動癥分為痰熱蘊結、內擾心神;肝腎陰虛、虛陽上亢;稟賦不足、精血虧虛;心脾氣血虛、虛陽浮動四個癥型,其中又以肝腎陰虛、虛陽上亢癥最為多見。因此,在治療上我們采用以滋陰潛陽、平肝熄風、鎮心安神為主,兼以理氣化痰、醒腦開竅論治該病,取得良好的療效。++++++++++++++++++++++++++++++++++++++++++++++++++++++++++++++++++++++++++++++++++++++++++++如何用教育療法治療多動癥教育療法是通過爭取醫生、家長、老師三方面的合作,共同進行教育,達到治療多動癥的目的。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鼓勵為主:要有正確的態度關心愛護患兒,理解他們不正當的行為是屬于病態,只要有輕微的進步,都要給以表揚與鼓勵。(2)教育方法要切合實際:對患兒不應苛求過分安靜,不要制訂過多清規戒律和繁瑣的條律,對不正當的行為應好言相勸。(3)訓練規律生活:對患兒起床、吃飯、游戲、學習、入睡都要形成規律,不要過分遷就,使他們在生活中受到鍛煉。(4)教育方法要循序漸進,要根據患兒年齡和各種情況,逐漸加強與提高。++++++++++++++++++++++++++++++++++++++++++++++++++++++++++++++++++++++++++++++++++++++++++++家長應如何對待多動癥的孩子作為多動癥的孩子的家長,首稱要理解孩子是屬于病態的,不能誤認為孩子的病態是“不學好”、“故意搗亂”等,更不能因為孩子的不受歡迎的不良行為而動輒責打罵,加重患兒的心理壓力,會使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癥狀會更加嚴重。應和醫生配合好,督促孩子按時報藥,注意觀察其反應,及時向醫生通報病情,以便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另外,家長還需做好思想準備,無論是服用西藥還是中藥,均需一定的療程,短則半年,長者可達一年,務必與醫生密切配合。孩子服藥期間應盡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如防止感冒和過度疲勞,避免嘈雜的環境、不適宜的責打,保證充足的睡眠,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其在家中感覺到愉快和濕暖。另外,家長還應注意與老師加強交流,請老師給患兒多一份關心和幫助,教育其他學生不要歧視孩子,不能在其他同學面前羞辱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有了進步老師應及時給予表揚,使孩子增強信心,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2024-10-13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