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虹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小孩佝僂病是一種由于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進而影響骨骼正常生長發育的疾病,常見于嬰幼兒和兒童。需重視,若懷疑患病應及時就醫。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8-07-07 16:09
1.病因:維生素D攝入不足、日照時間過少、生長速度快、疾病影響、藥物影響。
2.癥狀:早期多汗、易激惹;活動期骨骼變化,如顱骨軟化、方顱、雞胸等;嚴重時出現O型腿、X型腿等。
3.診斷:通過血液檢查測定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等,結合癥狀及體征診斷。
4.治療:補充維生素D(如維生素D3滴劑、魚肝油)和鈣劑(如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多曬太陽,合理飲食。
5.預防:保證充足日照,攝入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如乳制品、蛋黃等。
小孩佝僂病若能早發現、早治療,多數預后良好。家長要關注孩子生長發育,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爍寶兒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維生素缺乏癥。由于缺乏維生素D時,鈣不能被吸收,使鈣磷代謝失常,產生骨骼病變。發生佝僂病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維生素D供應不足。嬰兒膳食中含維生素D量很少,牛乳中含量少且鈣磷比例不當,影響鈣的吸收,所以人工喂養者佝僂病的發病率比母乳喂養者高。二、人體中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后,產生內源性維生素D:,戶外活動少,則易患佝僂病。三、其他因素如生長發育迅速;患有胃腸道或肝、腎疾病;只以谷類為主要食物,副食少以及服用其他藥物等。佝僂病活動早期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小兒愛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夜驚,夜哭,枕禿;活動期主要是骨骼改變如方顱,出牙晚,肋緣外翻等癥狀。預防小兒佝僂病首先要預防先天性佝僂病。孕母要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多曬太陽;其次,小兒出生后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只要是暖和的天氣,都可把小兒抱到戶外。冬天中午前后陽光充足,戶外活動時應讓幼兒露出手、臉;夏天則應在蔭涼處,避免暴曬。注意不要讓孩子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玻璃阻擋了陽光中的紫外線。另外,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但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要及時增服濃縮魚肝油。人工喂養時,更要注意及早增服魚肝油。服用時要遵醫囑,不能認為魚肝油是補品,多多益善。過多服用可致維生素D中毒。在缺少維生素D時,補充鈣劑是無用的。比如說易驚、出汗、煩燥,其它的體征,比如說經常煩燥、出汗多,搖頭,頭發后面有一些禿,愛掉頭發,顱骨軟化,這是情況比較嚴重,就會讓骨骼有一些變化,特別小的孩子,顱骨軟化就和乒乓球一樣,囟門特別大,在7、8個月的時候,由于正常的骨骼沒有形成就造成方腦袋,再大一些孩子,就會有一些雞胸、漏洞胸(在雞胸的基礎上,在胸骨的下緣,應該突出的地方凹下去了),這對呼吸功能就會有影響了。變形會影響心臟的活動,對心功能和肺功能都會有影響。還有肋骨往上翻都會對孩子有影響來自網頁|2010-08-1616:37
2016-06-16 04: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小孩佝僂病是由于日曬少(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后,可使維生素D前體轉變為有效的維生素D)、攝入不足(奶、蛋、肝、魚等食物)、吸收障礙(小腸疾?。┘靶枰吭黾樱ㄐ骸⒃袐D、乳母)等因素,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和骨骼改變。小兒佝僂病發生于生長發育中的嬰幼兒及兒童時期
2016-06-16 04: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俗稱缺鈣,在嬰兒期較為常見,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骼鈣化不良的一種疾病。佝僂病發病緩慢,不容易引起重視。佝僂病使小兒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瀉等疾病,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因此,必須積極防治。
2016-06-16 0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