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孩子濕疹長期不愈,可能與遺傳、過敏、皮膚干燥、感染、免疫失衡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日常護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避免誘因、心理調節等。 1.遺傳:部分孩子由于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功能較弱,易患濕疹。這種情況需加強皮膚護理。 2.過敏:食物、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可能引發濕疹。要注意排查過敏原,并盡量避免接觸。 3.皮膚干燥:干燥會加重濕疹。應保持皮膚濕潤,適當使用保濕霜。 4.感染:濕疹部位易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如有感染,需使用抗感染藥物。 5.免疫失衡:孩子免疫功能不穩定也可能導致濕疹。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調節免疫。 6.日常護理:選擇寬松柔軟的衣物,避免搔抓,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7.外用藥物:如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 8.口服藥物:癥狀嚴重時,可口服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總之,孩子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必要時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0-21 16: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應該不會,可能經常帶尿面濕的原因吧,也有可能是在媽媽肚子里的關系,我寶寶出生的時候也有,醫生說是濕癥,最晚一周歲會看不出來,現在是看不出來了
2024-10-21 16: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和你身邊的氣候有關系,如果特別嚴重可以適量用些含激素的藥,不得超過3次以上,,如果輕微,建議不要用含激素的藥,依賴很強。
2024-10-21 16: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第1步:消除局部感染 由于濕疹會導致局部皮膚干燥或脫屑,這樣粗燥的皮膚上很容易寄生細菌或霉菌。細菌或霉菌感染又會使濕疹加重,所以局部抗感染治療十分重要。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菌,所以可以選用百多邦。如果局部皮膚紅腫,并明顯增厚,可以懷疑是霉菌感染,可以選用達克寧。 第2步:去除過敏因素 對于嬰兒來說,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麥子、海鮮和帶籽的水果。其中最為常見的,也是不太容易避免的即是牛奶。從這個意義上講,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特別是生后頭4~6個月,可以延緩嬰兒接觸牛奶蛋白的時間。 再者,生后滿4~6個月再開始添加輔食。添加輔食最好從嬰兒營養米粉開始。如果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存在濕疹問題,母親應當盡量減少或停止進食牛奶以及相應食品。 當然,減少對孩子皮膚的刺激,也是預防或治療皮膚濕疹的很好辦法。 第3步:抵抗炎癥反應 患有濕疹的嬰幼兒的皮膚改變是因為過敏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癥反應,所以改變皮膚變化就應使用抗炎癥的藥物。無論多少選擇,真正能夠具有抗炎癥的藥物只有激素。倍他米松、氫化可的松、莫米他松、去炎松等是常用的皮膚局部使用的外用激素的藥膏或霜劑。根據濕疹的程度選擇不同濃度的含激素藥物,常見的濃度為0.1%、0.5%和1%。一般建議從0.1%濃度開始。 由于抗感染和抗炎癥應該同步應用,現在可以選擇混合制劑。例如:倍他米松和新霉素混合的聯邦倍新,針對可疑或存在細菌感染的濕疹;去炎松和益康唑混合的復方益康唑軟膏。 很多醫生和家長都會擔心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從理論上講,激素可以導致局部皮膚色素脫失或沉著、局部毛發增生旺盛等,嚴重者可出現青光眼、生長抑制、脂肪附著異常等等。激素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與用藥量、用藥方式和用藥時間長短有關。靜脈用藥,副作用來得最快,而且也最為明顯。 對于濕疹的治療只采用局部小劑量使用,出現上述副作用的機會很少。 第4步:減輕癢感 減輕癢痛可以避免孩子對濕疹局部皮膚的抓傷。抓傷可以破壞皮膚完整性,既可導致濕疹的加重,又可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減輕癢痛的藥物可以局部應用也可口服使用。口服藥物的效果比較明顯,最常使用的是抗組織胺藥物,例如:苯海拉明、開瑞坦、仙特明等。這些藥物都有糖漿制劑,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適當的劑量。 第5步:緩解干燥皮膚 防治皮膚干燥是控制濕疹發展的最好方法。 洗澡與預防皮膚干燥十分矛盾。洗澡過多容易刺激皮膚干燥,但不洗澡又不容易保持皮膚清潔。所以,每日只用溫水快速清洗皮膚,可以洗去皮膚上附著的病菌,還不至于造成皮膚表面油脂的丟失。 對于濕疹的嬰幼兒,盡可能不用浴液等皮膚清洗劑,同時可選擇合適的潤滑劑,比如絲塔芙等。特別是洗澡后盡快使用,一般建議洗澡后3分鐘之內使用。 濕疹屬于全身性、慢性疾病。盡可能排除引起濕疹的原因,合理使用抗感染和抗炎藥物,全力以赴去止癢和保濕。只有采取綜合預防和治療相結合的方案,才能減輕孩子的病痛。 嬰兒濕疹時乳母應注意飲食 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可以引起嬰幼兒皮膚過敏而發生濕疹,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另外,灰塵、羽毛、蠶絲以及動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嬰幼兒發生濕疹。寶寶穿得太厚、吃得過飽、室內溫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濕疹加重。 寶寶得了濕疹后,除了用藥物治療、忌用毛織物和化纖織物之外,喂奶的媽媽也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少吃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誘發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漿等清熱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濕疹。
2024-10-22 0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