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余家康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新生兒外科
-
新生兒溶血是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產生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的免疫性溶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時就醫。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8-11-22 18:42
1.常見血型不合:如母親O型血,孩子A型、B型或AB型。
2.Rh血型不合:母親Rh陰性,孩子Rh陽性易發生。
3.發病機制:抗體破壞胎兒紅細胞,導致貧血等癥狀。
4.癥狀表現:黃疸、貧血、肝脾腫大等。
5.診斷方法:膽紅素檢測、血型鑒定等。
6.治療方式:藍光照射、藥物治療(如丙種球蛋白)、換血療法等。
總之,新生兒溶血需引起重視,早發現早治療,以保障新生兒健康。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母嬰血型不合的定義及發病率定義:本病是孕婦與胎兒之間因血型不合而產生的同話血型免疫性疾病。發病率:本病常見的有ABO血型系統與Rh血型系統兩大類,其他血型系統不合則少見。在所有妊娠中約有20-25%為ABO血型不合,而真正發生溶血的只有2-2。5%。母嬰血型不合的病因病因:胎兒由父親遺傳而獲得的血型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而此抗原恰為母親所缺少,即可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抗體,抗體又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抗原抗體相結合而使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發生溶血,根據胎兒或親手兒溶血的嚴重程度,可致新兒早發性黃疸,心力衰竭或核黃疸后遺癥,甚至流產、死胎。母嬰血型不合的治療一、妊娠期的處理(一)妊娠期的治療:①于妊娠期24、30、33周左右各進行10天的結合治療,包括維生素C、E注射及吸氧。②預產期前2周開始口服魯米那10-30mg,每日3次。(二)胎兒宮內情況監護:定期行B超監護檢查,即20、26、30、34周行B超檢查。(三)中上妊娠:病情輕的一般不需中上妊娠,如病情重,,應及時中止妊娠。(四)胎兒宮內輸血:妊娠36周以上,胎兒有嚴重溶血現象,可行宮內輸血。二、分娩期的處理:產婦最好于預產期前2周提前入院,一般以自然分娩為原則,因手術可加重溶血,胎兒娩出后立即夾住臍帶,防止加重溶血。三、新生兒處理:1、光照療法2、白蛋白或血漿療法3、其他藥物治療: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換血療法:選用“O”型紅細胞,AB型血漿混合血;RH血型不合,應用RH陰性ABO相配的血或獻血員紅細胞與母血清交駐配血,無凝集的可采用。
2016-06-01 13: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通常是指由于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抗體進入新生兒的血液循環并進而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發生溶血性貧血的一類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疸,嚴重的出生時就有明顯的水腫,貧血.本病主要是母嬰間血型不合而產生同族血型免疫反應的遺傳性疾病,胎兒由父母方面遺傳來的顯性抗原恰為母親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體,產生免疫抗體通過胎盤絨毛膜進入胎兒血循環與胎兒紅細胞凝集,使之破壞而出現溶血.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凝集原者,為Rh陽性.反之為陰性.這樣就使已發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每個人的紅血球上只可能有或沒有Rh因子,通常會與ABO結合起來,寫的時候放在ABO血型后面.當中O+型是最常見.以Rh陰性婦女與Rh陽性男子結婚,該婦女孕育的必定是Rh陽性胎兒,當胎兒紅細胞因某種原因進入母體后,導致母體產生抗Rh凝集素.以后若該婦女再次懷孕Rh陽性胎兒時,母體的抗Rh凝集素就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導致新生兒產生溶血性貧血而死亡.如果Rh陰性婦女事先曾接受過Rh陽性的血液,則孕育的第一胎Rh陽性胎兒也會發生溶血現象.所以新生兒溶不溶血,主要還是取決你和孩子的血型,一定要作好孕前檢查.
2016-06-01 13: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溶血癥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數,Rh血型不合者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統等少見.什么原因引起新生兒溶血癥當胎兒由父方遺傳所得的血型抗原與母親不同時,進入母體后即會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導致溶血.在ABO系統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數比A型及B型的人數多:A抗原較B抗原的抗原性強,故母O型,胎兒A型者得病機會多.ABO溶血癥可發生在第一胎,與母體曾受自然界中類似A,B物質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體有關.Rh溶血癥的免疫抗體,只能由人類的血細胞作為抗原刺激而產生,在分娩時胎兒紅細胞才進入母體,則除有輸血史者,罕見第一胎即發病.我國絕大多數人為Rh陽性,故Rh溶血癥在我國少見.新生兒溶血癥有什么癥狀本病癥狀之輕重差異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癥狀較Rh血型不合者輕.病兒常于生后24小時以內或第二天出現黃疸,并迅速加重.隨黃疸加深可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嚴重者發生膽紅素腦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時已有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腫,甚至死胎.
2016-06-01 13: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孕婦與胎兒血型不符,母體的抗體與胎兒的紅細胞發生反應而引起的同種免疫溶血性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又稱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親對胎兒紅細胞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這種疾病,但前者引起的比較嚴重,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兒膽紅素的最重疾病,ABO新生兒溶血病因孕婦與胎兒ABO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多見于O型孕婦,尤其多見于O型孕婦和A型胎兒.由于天然的抗A或抗B抗體(IgM)的分子大,不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而母親為O型者比A型或B型人更容易產生抗A或抗B的IgG抗體,IgG抗體則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胎兒發生溶血病. A或B抗原也與部分抗A或抗B抗體發生作用,而且抗A的量高于抗B.但這類病例不多,病情也比較輕,加以胎兒血管內皮和組織細胞上有血型抗原,可部分吸收對應抗體,以減少抗體對紅細胞的破壞.ABO血型的“天然”抗體主要是IgM類,但也有IgG類,后者有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可能.
2016-06-01 13:3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是危害新生寶寶健康的一大殺手,通常是指由于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抗體進入新生兒的血液循環并進而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發生溶血性貧血的一類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疸,嚴重的出生時就有明顯的水腫、貧血。
2016-06-01 13:4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發現的人類26個血型系統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為最常見,其次為Rh血型系統。上海1959~1977年18年內共檢測835例新生兒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l例(0.1%)。是由父親遺傳而母親所不具有的顯性胎兒打細胞血型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當不完全抗體(IgG)進入胎兒血循環后,與紅細胞的相應抗原結合(致敏紅細胞),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被破壞,引起溶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