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手足口病是具有傳染性的,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密切接觸、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播等。感染后會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需及時治療和隔離。 1. 傳播途徑: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皰疹液、糞便等可感染;接觸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感染;飛沫傳播在近距離接觸時易發生;通過污染的水和食物經消化道傳播。 2. 癥狀表現:多數患兒會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口腔皰疹疼痛明顯,影響進食。 3. 治療方法:一般治療包括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對癥治療,如發熱時給予退熱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病情較重時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等。 4. 隔離措施:患兒應居家隔離,避免外出與其他兒童接觸,直至癥狀消失后一周。 5. 預防要點: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定期對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總之,手足口病傳染性較強,但通過有效的預防和及時的治療,多數患兒可康復。家長應重視預防,若孩子患病,應積極應對。
2024-10-21 17: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傳的比較迅速。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具有腸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從最常見的無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至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均可發生。潛伏期一般3~7d,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于發病前1~2d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四部曲);1、要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3、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4、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頭。5、托幼機構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要做好晨檢。 6、經常在陽光下晾曬衣、被等。
2024-10-21 17: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1、急性起病,發熱;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治療建議1、一要到醫院診治,并按醫生的囑咐服藥,并臥床休息。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藥,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藥物。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涂搽口腔患處。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15歲以下
2024-10-21 17: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癥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其傳播途徑有:1.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2.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3.飲食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建議做到“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要講究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場所。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頭
2024-10-22 0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