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孩漲肚可能由飲食不當、消化不良、腸道菌群失調、腹部著涼、腸梗阻等原因引起。 1. 飲食不當:孩子進食過多易產氣食物,如豆類、紅薯等,或暴飲暴食,導致胃腸負擔過重。應調整飲食結構,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 2. 消化不良:胃腸功能較弱,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可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必要時遵醫囑服用健胃消食片等。 3. 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可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 4. 腹部著涼:腹部受寒,影響胃腸功能。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熱水袋熱敷。 5. 腸梗阻:腸道梗阻,氣體和糞便無法正常排出。這是較為嚴重的情況,需及時就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小孩漲肚的原因較多,如果漲肚情況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腹痛、發熱等,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2024-10-21 16: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寶寶老是漲肚可能是消化不良或是積食了。寶寶積食或消化不好的時候,會不思飲食,有時惡心但又吐不上來,孩子的精神也會表現得委靡不振,有時還會表現出睡眠不安穩。因為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得還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一下子很難適應過多的食物持和量的較大變化,加之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極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胃腸道疾病。
2024-10-21 16: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是怎么判別他漲肚的呢?是肚子很大,硬邦邦的?然后寶寶一直哭鬧?如果是的話,那有可能是寶寶消化不涼造成的,可以給寶寶吃點媽咪愛,這個是益生菌,調節寶寶腸胃功能的!如果不是上面說的癥狀,那就不要亂吃藥了!寶寶在小的時候,肚子都是大大的,圓圓的!只要摸上去軟軟的,就不是漲肚哦!
2024-10-21 16:4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孩漲肚子首先考慮兩個方面:一是消化不良,大便積存;二是受涼,胃腸脹氣.如是消化不良,可吃點助消化的藥,促進胃腸蠕動,或使用開塞露,促進排便,以減輕腹脹;若為受涼脹氣,就應給小兒保暖,用熱水袋置于腹部,或取俯臥位,在腹部墊一軟枕頭,經促進積氣排出,就可減輕或消除腹脹.
2024-10-21 16:4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有些自然療法專家認為健康的消化是治療所有疾病的關鍵,這也是為什么像中醫這類自然療法都強調飲食改變、斷食等各種飲食調理方法在內的主要原因。消化系統是人體最強的免疫系統,它透過化學作用打散食物,讓得以吸收、重建細胞,同時也負責消除食物里的毒素。消化系統為了保護我們,不斷跟可能危害我們健康的外力抗戰。如果消化系統有差錯,我們的身體就會受到毒素侵害、或因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而營養不良,導致健康受損。所以,健康之道就在維持消化系統的良好運作。要維持健康的消化系統,就必須控制心理、飲食及生理等三大因素:心理還是維持健康消化系統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心理是身體各項反應的指揮中心。透過身心連結,我們所有動念都會改變體內神經系統、荷爾蒙平衡和化學作用,最后影響消化系統運作。飲食因素包括食物的選擇和進食的方法是否正確;而生理因素則包括咀嚼以及食物在腸道里的移動。健康的消化必須三者兼顧。生理因素:專注咀嚼消化從咀嚼開始。食物分子愈小,就愈容易消化,養分也愈容易吸收;咀嚼的時間愈長,口腔所分泌的酵素和唾液就愈多,可減少胃部負擔。最后,咀嚼時間愈長,會讓我們愈有飽足感,因為它會激活腦部神經,讓人覺得吃飽了,因此嚼愈多體重就愈減愈多!到底該咀嚼多少次?一般而言,食物咀嚼的次數愈多愈好,即使是喝水、果汁或湯,也務必咀嚼后再下肚。因為食物需要唾液幫助消化,而咀嚼則是制造唾液的唯一方法。生理因素的另一個重要因子是纖維。飲食中纖維量若不足,食物就無法順利排出腸道,一旦停留過久會因細菌和酵母發酵導致便秘。如果你的纖維攝取量夠高,就會發現自己每餐飯后一定會排便,所以如果你一天只有一次,表示你飲食需要增加纖維量了!如果一天排便不到一次,最好避免攝取含麩質的精致淀粉類?;旧?,所有用白面粉作成的東西,包括面包、餅干、蛋糕和面條等,都應避免食用,全麥面包雖然還好,但便秘者最好完全避免食用小麥制品。相對而言,腹瀉基本上并不是件壞事,它是身體迅速消除毒素的方法。如果你吃得很干凈,卻常腹瀉,就可能食物過敏,根據研究,亞洲人的三大過敏原分別是牛奶和乳制品(約占人口87%)、蛋(約81%)和小麥制品(約35%)。如果因過敏導致便秘,就不要再吃這些過敏食物,或者每個星期或每個月偶爾吃一次就好。連續幾天腹瀉,則表示體內這個清潔機制無法判別食物到底有沒有毒素,而一概予以排除。腹瀉時間過長會導致脫水,改變身體的電解質平衡,最后可能有致命危險!飲食因素:食物下肚后就是胃的工作了。要有健康的胃,就必須明白它的運作原則,順勢而行。許多人的胃酸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改變飲食:早餐不吃甜食或純淀粉類,改吃蛋白質、蔬菜或水果,淀粉類則只吃粗谷類。這種吃法背后的道理很簡單:就是把蛋白質和淀粉類分開來,吃大魚大肉的話,淀粉類就少吃一點;吃面條等淀粉類食物的話,就少吃蛋白質。建議你不僅早餐這樣吃,最好每一餐都這樣吃。油脂非常難消化,不過卻是健康的必要元素,尤其是那些荷爾蒙有問題的人。最難消化的油是經過煎、炒、炸或烤等高溫處理的油。冷壓橄欖油、葡萄籽油和各種低溫處理的油,是最好消化的油,而且最好是生食。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特制油,只要把醬油、紅辣椒、大蒜、洋蔥等東西和橄欖油或其它冷壓油混合放入攪拌機中,打碎后放入冰箱保存。之后你就可以把這個特制油加在食品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消化不但變好了,皮膚有光澤,而且體重減輕了。心理因素:壓力對消化系統影響極大。壓力愈大,流到胃里面的血液就愈少,使得消化遲緩,傷害胃壁細胞產生潰瘍和細菌感染,造成營養物質的缺乏,引發荷爾蒙失調、貧血、神經和肌肉緊張等問題,免疫系統因而變差,更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2024-10-21 1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