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不想上學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學習壓力、家庭環境、心理問題、社交困擾、學校氛圍等。 1.學習壓力:課程難度大、作業多、考試頻繁等,可能讓孩子感到力不從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 2.家庭環境:父母關系緊張、家庭氛圍壓抑或對孩子期望過高,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心態。家長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和支持。 3.心理問題:孩子可能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影響學習積極性。必要時需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 4.社交困擾:與同學關系不好、被欺凌等社交問題,會讓孩子害怕上學。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孩子的社交情況,引導其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5.學校氛圍: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方法等也可能讓孩子不適應。學校應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孩子不想上學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和孩子共同努力,找出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024-10-21 13: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關于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您應該首先弄清孩子究竟為什么不想上學,是解決孩子不去上學的關鍵一步。關于孩子不想上學,原因多樣。有的是因為在學校成績太差,整天過得沒意思,又怕家長責罵,索性不想上學;有的是因為在學校常遭受欺負,呆在學校簡直就是遭罪,不想上學;有的是因為快面臨中高考,考試壓力過大,承受不住,不想上學;有的是因為家庭問題眾多,無心上學。您好,建議您1.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您最好從他的朋友和老師那里弄明白。2.從自身找原因,靜下來問問你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如果找不出來,就找別人幫忙分析。通常家長會以自己的經歷對孩子言傳身教,但是家長有沒有明白,孩子并沒有我們的經歷,他們有他們的經歷。時代不一樣了,家長的思想應該跟著轉變。3.跟孩子的老師們溝通盡管學校里一再聲明對學生一視同仁,但在實際生活中不少老師依然戴著有色眼鏡,特別是針對差生。有一部分差生確實品行差勁,但是還有部分差生上進心很強,可基礎太差了成績無法提升,老師也對他們心存偏見,他們很糾結,所以不想上學了。4.讓孩子交一兩個偏遠山區的同齡同學如果孩子家境很好、養尊處優,最好讓他交一兩個山區的同齡同學,可能山區學生學習成績差,但是奮斗意識很強,能感染孩子。5.讓孩子的好朋友幫忙勸說,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他們在一起更容易談心。6.送孩子參加勞動,如果老家在農村,建議有時間帶孩子回老家做一些農活,讓他體會到什么叫苦,體會到掙錢的不易,并真正感悟到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2024-10-21 13: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我給你個癥狀標準,你自己對照一下, (1)常常手或腳動個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動(年長兒或少年僅限於主觀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靜坐時難以安靜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輪換上場 (5)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即搶著回答 (6)難于按別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務事。 (7)在作業或游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換另一件事 (9)難以安靜地玩 (10)經常話多 (11)常打斷或干擾擾亂別人的活動如干擾其他兒童的游戲。 (12)別人和他/她說話時常常聽非聽 (13)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鉛筆,書和作業本)(14)常常參與對身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能導致的后果(不是為了尋求刺激) 與同齡的大多數兒童相比寶寶的下列癥狀更常見,需具備下列行為中的八條才是多動癥。建議考慮轉到管理較嚴格的私立學校,封閉式管理。
2024-10-21 13: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錦春 住院醫師
武穴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不想上學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學習壓力、家庭環境、心理問題、社交困擾、學校氛圍等。 1.學習壓力:課程難度大、作業多、考試頻繁等,可能讓孩子感到力不從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 2.家庭環境:父母關系緊張、家庭氛圍壓抑或對孩子期望過高,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心態。家長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和支持。 3.心理問題:孩子可能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影響學習積極性。必要時需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 4.社交困擾:與同學關系不好、被欺凌等社交問題,會讓孩子害怕上學。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孩子的社交情況,引導其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5.學校氛圍: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方法等也可能讓孩子不適應。學校應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孩子不想上學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和孩子共同努力,找出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024-10-22 00:2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如果孩子執意走上父母認為沒出息的道路,父母當然焦急,你的心情我理解.然而,我也為你感到欣慰.為什么呢?我們不妨重新解讀孩子的“訴求”.孩子不想繼續上學,可見他對現在的學習生活有所不滿,這也許是因為他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也許是“一般”的成績讓他缺乏成就感,也可能是他覺得上學沒有“自由”……這是他的“求救信號”,他希望擺脫現在某種生活困境.碰到這種困境,有的孩子會用消極的方式來逃避,如沉迷網絡游戲等,他們試圖通過這些來實現“自我價值”,找到樂趣和成就感.而你的孩子則希望通過“早點出去工作”的方式來擺脫現狀,他還是積極的———并沒有盲目地反抗或放棄努力,而是尋找其它的“突破口”.他可能看到有的人讀書不多卻也能成功,可能已設想好了某種謀生的方式……這一訴求是表達成長愿望的一則“獨立宣言”,這不是很值得家長欣慰嗎?但根據家長的經驗,在“這個時代”孩子如果初中畢業就工作,今后就勢必沒出息,于是馬上“堅決反對”;孩子的“獨立宣言”遇到“堅決反對”,勢必激起他更強烈的反抗,因此就更加“一意孤行”了.其實,這時候你應該首先關注他的“求救信號”,耐心聆聽他做此決定的真正原因,然后向他表達理解,關懷和支持,讓他明白即使學習不好,父母的愛還是不變的.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礎上,你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長經歷來表達意見,幫助他明白現在輟學的可能后果,明白真正的獨立包括行為上,財政上,生活上的獨立,而且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切記,這是一個平等交流的過程,你的社會經驗固然比孩子豐富,但他的想法也許也能給你新的視角.最后的決定權還是留給他自己,無論他做何決定,你還是依然愛他,支持著他.有了這樣的支持和愛的氛圍,孩子往往會更愿意繼續學習.即使他最后還是選擇了工作,你也可建議他先嘗試做一些暑期工,有了真實的體驗再做最后決定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如果孩子執意走上父母認為沒出息的道路,父母當然焦急,你的心情我理解.然而,我也為你感到欣慰.為什么呢?我們不妨重新解讀孩子的“訴求”.孩子不想繼續上學,可見他對現在的學習生活有所不滿,這也許是因為他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也許是“一般”的成績讓他缺乏成就感,也可能是他覺得上學沒有“自由”……這是他的“求救信號”,他希望擺脫現在某種生活困境.碰到這種困境,有的孩子會用消極的方式來逃避,如沉迷網絡游戲等,他們試圖通過這些來實現“自我價值”,找到樂趣和成就感.而你的孩子則希望通過“早點出去工作”的方式來擺脫現狀,他還是積極的———并沒有盲目地反抗或放棄努力,而是尋找其它的“突破口”.他可能看到有的人讀書不多卻也能成功,可能已設想好了某種謀生的方式……這一訴求是表達成長愿望的一則“獨立宣言”,這不是很值得家長欣慰嗎?但根據家長的經驗,在“這個時代”孩子如果初中畢業就工作,今后就勢必沒出息,于是馬上“堅決反對”;孩子的“獨立宣言”遇到“堅決反對”,勢必激起他更強烈的反抗,因此就更加“一意孤行”了.其實,這時候你應該首先關注他的“求救信號”,耐心聆聽他做此決定的真正原因,然后向他表達理解,關懷和支持,讓他明白即使學習不好,父母的愛還是不變的.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礎上,你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長經歷來表達意見,幫助他明白現在輟學的可能后果,明白真正的獨立包括行為上,財政上,生活上的獨立,而且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切記,這是一個平等交流的過程,你的社會經驗固然比孩子豐富,但他的想法也許也能給你新的視角.最后的決定權還是留給他自己,無論他做何決定,你還是依然愛他,支持著他.有了這樣的支持和愛的氛圍,孩子往往會更愿意繼續學習.即使他最后還是選擇了工作,你也可建議他先嘗試做一些暑期工,有了真實的體驗再做最后決定祝孩子能夠喜歡上學早日成才.
2024-10-22 01:59
-